[拼音] shēng sī lì jié
[释义] 嘶:哑;竭:尽。嗓子喊哑;气力用尽。形容竭力呼喊。
[出处] 《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》:“北山大哭,哭得声哑力竭,倒是嫂嫂劝住了。”
[拼音] yǔ zhòng bù tóng
[释义] 和大家不一样。
[出处] 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富贵之家,役使奴童,育养牛马,必有与众不同者矣。”
[拼音] nán xiōng nán dì
[释义] 难:患难。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;才德相当;难分高下。现多反其义而用之;指二人同样坏。
[出处]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陈元方子长文,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。咨子太丘。太丘曰:‘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’”
[拼音] yìng yùn ér shēng
[释义] 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;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。
[出处] 汉 荀悦《汉纪后序》:“实天生德,应运建立。”
[拼音] ǒu duàn sī lián
[释义] 连:牵连。藕已断开;丝还连接着。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;而实际上仍有牵连。
[出处] 唐 孟郊《去妇》诗:“妾心藕中丝,虽断犹牵连。”
[拼音] yīn cái shī jiào
[释义] 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进行;教:教育。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、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。
[出处] 《论语 为政》子游问孝、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:“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[拼音] yì wèi shēn cháng
[释义] 含意深刻;耐人寻味。
[出处] 宋 程颢、程颐《河南程氏遗书》:“读之愈久,但觉意味深长。”
[拼音] yáng yáng dé yì
[释义] 形容神气十足,非常得意。
[出处] 宋 朱淑真《春上亭上观鱼》:“春暖长江水正清,洋洋得意漾波生。”
[拼音] cí bù dá yì
[释义] 达:表达。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。也作“文不逮意”、“辞不达意”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;不然,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。”
[拼音] shì chū yǒu yīn
[释义] 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。
[出处]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回:“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,说了些'事出有因,查无实据'的话头,禀复了制台。”
[拼音] yī shān lán lǚ
[释义] 衣服破破烂烂(褴褛:破烂)。
[出处]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训之以若敖,蚡冒,筚路蓝缕以启山林。”杜预注:“蓝缕:敝衣。”
[拼音] yǔ shì wú zhēng
[释义]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。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。
[出处] 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自以为无患;与人无争也。”
[拼音] yǐn rén rù shèng
[释义] 胜:引人进入佳境。优美的境界。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。
[出处] 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:“王卫军云,酒正自引人着胜地。”
[拼音] pò tiān huāng
[释义]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。
[出处]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四卷:“唐荆州衣冠薮泽,每岁解送举人,多不成名,号日天荒解。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,号为‘破天荒’。”
[拼音] yǐ dé bào yuàn
[释义] 拿恩惠报答仇恨。形容对人宽容;不仅不记仇;反而给以好处。
[出处] 《论语 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[拼音] yī lù huò sè
[释义] 一路:同一类。货色:货物。比喻同一类丑货。
[出处]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七章:“叫我看,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,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。”
[拼音] pǐn xué jiān yōu
[释义] 兼:都。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,阅历通达的老长辈。”
[拼音] chéng xū ér rù
[释义] 虚:空隙。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。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。也作“乘间而入”。
[出处] 宋 张君房《去芨七筌》第120回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[拼音] pān lóng fù fèng
[释义] 附:接触、依附。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。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颍阴商贩,曲周庸夫,攀龙附凤,并乘天衢。”
[拼音] shǐ zhōng bù yú
[释义] 渝:变。自始至终一直不变。指守信用。
[出处] 《晋书 陆晔传》:“格勤贞固,始终不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