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mài xiào zhuī huān
[释义] 指娼妓取媚于人的营生
[出处]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一折:“再不去卖笑追欢风月馆,再不去迎新送旧翠红乡。”
[拼音] mǎn fù wén zhāng
[释义] 比喻文章极好,很有才华
[出处] 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二折:“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,管情取日转千阶。”
[拼音] míng yuè rù huái
[释义] 比喻人心胸开朗。
[出处] 南朝 宋 鲍照《代淮南王》诗:“朱城九门门九闺,愿逐明月入君怀。”
[拼音] mò gǎn shuí hé
[释义] 没有谁敢怎么样。
[出处]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信臣精卒,陈利兵而谁何。”
[拼音] míng gōng zhèng qì
[释义] 犹言正式;公开;堂堂正正。
[出处]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5回:“这会儿,鬼使神差,活该败露!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。”
[拼音] míng huǒ zhí xiè
[释义] 解释】: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。同“明火执仗”。
[出处] 清·毛祥麟《对山余墨·石洞绣鞋记》:“即募死士百人,明火执械为前锋,千军后随。”
[拼音] miǎn guī yuè jǔ
[释义] 偭:违背;越:逾越;规、矩:一定的标准、法则和习惯。违反正常的法则。
[出处] 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固时俗之工巧兮,偭规矩而改错。”
[拼音] mián huā zuì liǔ
[释义] 比喻狎妓。同“眠花宿柳”。
[出处] 清李渔《怜香伴 贿荐》:“终日眠花醉柳,喝五呼幺。”
[拼音] miàn miàn xiāng dǔ
[释义] 同“面面相觑”。
[出处] 《清平山堂语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诸亲九眷面面相睹,无不失惊。”
[拼音] miàn rú huī tǔ
[释义] 同“面如土色”。
[出处]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既而斜日西转,眺望方殷,女子坌息急奔而入,曰:‘殆矣!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,妃展巾抵地,大骂狂伧,祸不远矣!’生大惊,面如灰土,长跽请教。”
[拼音] miàn yù bèi huǐ
[释义] 谓当面称赞,背后诽谤。
[出处] 隋·王通《中说·关郎》:“亲朋有非义者,必正之曰:‘面誉背毁,吾不忍也。’群居纵言,未尝及人之短。”
[拼音] miáo lóng xiù fèng
[释义]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。泛指古代女红。亦作“描鸾刺凤”、“描龙刺凤”。
[出处]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七回:“不拘描龙绣凤,样样皆精;琴棋书画,般般都会。”
[拼音] mín hé nián rěn
[释义] 犹言民乐年丰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幸赖股肱御侮之助,残丑消荡,民和年稔,普天率土,遐迩洽同。”
[拼音] měi yù wú xiá
[释义] 瑕:玉斑。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。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。
[出处]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,粉脸生春,云鬓堆鸦。”
[拼音] mǎ ěr chūn fēng
[释义] 见“马耳东风”。
[出处] 金·元好问《谷圣灯》诗:“纷纷世议何足道,尽付马耳春风前。”
[拼音] mǎ qù mǎ guī
[释义] 据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载,边塞老翁失马,人以为祸,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,人皆贺之,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,乡人吊之,不料胡人入塞,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,其子却因腿跛而全。后因以“马去马归”喻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。
[出处] 据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载,边塞老翁失马,人以为祸,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,人皆贺之,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,乡人吊之,不料胡人入塞,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,其子却因腿跛而全。
[拼音] mǎ rù huá shān
[释义]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后因以“马入华山”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打仗。
[出处]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[拼音] mài guān fàn jué
[释义] 同“卖官鬻爵”。
[出处] 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千秋卖官贩爵,聚资货累亿。”
[拼音] mǎi mǎ zhāo bīng
[释义] 见“买马招军”。
[出处] 《再生缘》第三回:“今中既到山中住,少不得,买马招兵尽壮怀。”
[拼音] mài qiào xíng jiān
[释义] 谓卖弄媚态诱惑人,搞不正当男女关系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俺好意的张筵置酒,你走将来卖俏行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