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鹿车共挽

    [拼音] lù chē gòng wǎn
    [释义] 鹿车:古时的一种小车;挽:拉。旧时称赞夫妻同心,安贫乐道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:“妻乃悉归侍御服饰,更著短布裳,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。”
  • 老而不死

    [拼音] lǎo ér bù sǐ
    [释义]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,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。
    [出处]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。”
  • 凌弱暴寡

    [拼音] líng ruò bào guǎ
    [释义] 凌:侵犯;暴:欺负、践踏。侵犯弱小的,欺侮孤单的。
    [出处] 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神农既没,以强胜弱,以众暴寡。”
  • 令不虚行

    [拼音] lìng bù xū xíng
    [释义]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。
    [出处] 《管子·重令》:“国不虚重,兵不虚胜,民不虚用,令不虎行。”
  • 路断人稀

    [拼音] lù duàn rén xī
    [释义] 路被隔断,行人稀少。形容某种灾害严重,以致路无行人。
    [出处]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九:“一向恁么去,路绝人稀。”
  • 烈火烹油

    [拼音] liè huǒ pēng yóu
    [释义] 比喻声势气焰很盛。
    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,真是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之盛。”
  • 料敌若神

    [拼音] liào dí ruò shén
    [释义] 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。
    [出处] 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:“故太尉、兼中书令、上柱国、汾阳郡王、尚父子仪,天降人杰,生知王佐,训师如子,料敌如神。”
  • 流年似水

    [拼音] liú nián sì shuǐ
    [释义] 流年:光阴。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。
    [出处]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十出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。”
  • 燎发摧枯

    [拼音] liǎo fà cuī kū
    [释义] 燎发:火烧毛发;摧枯:折断枯木。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。
    [出处] 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攻如燎发,战似摧枯。”
  • 拉枯折朽

    [拼音] lā kū shé xiǔ
    [释义] 同“摧枯拉朽”。
    [出处] 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第七卷:“食罢,将战,伦举兵一鏖,如拉枯折朽。”
  • 来者居上

    [拼音] lái zhě jū shàng
    [释义] 后来居上。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。语出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。
    [出处] 语出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
  • 狼狈万状

    [拼音] láng bèi wàn zhuàng
    [释义] 狼狈:窘迫的样子;万状:多种样子。形容极其困顿、窘迫。
    [出处] 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太上因暑热成病,狼狈万状。”
  • 郎才女姿

    [拼音] láng cái nǚ zī
    [释义] 见“郎才女貌”。
    [出处]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掷家图国》:“为郎才女姿,非是云邀雨期,这情踪傍人怎知?”
  • 狼虫虎豹

    [拼音] láng chóng hǔ bào
    [释义]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。②比喻恶人歹徒。
    [出处] 明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转过这山坡,一簇榆林,黑洞洞的,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。”
  • 狼吞虎噬

    [拼音] láng tūn hǔ shì
    [释义]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。比喻极为贪婪残忍。
    [出处]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二相争朝》:“你辟私门,贿赂行,半朝臣,皆从顺。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。”
  • 立业安邦

    [拼音] lì yè ān bāng
    [释义] 建立国家,安定天下。同“立国安邦”。
    [出处] 元 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想五帝之世,求贤用士,立业安邦,你是不知也。”
  • 良时吉日

    [拼音] liáng shí jí rì
    [释义] 美好的时辰,吉利的日子。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。同“良辰吉日”。
    [出处]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八回:“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,颁了红谕出去,到了良时吉日,便具了朝衣朝冠,到衙门接印。”
  • 良时美景

    [拼音] liáng shí měi jǐng
    [释义]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。同“良辰美景”。
    [出处] 唐 杨炯《送并州旻上人诗序》:“良时美景,始云蒸而电激;临水登山,忽风流而雨散。”
  • 屡试屡验

    [拼音] lǚ shì lǚ yàn
    [释义] 验:有效果。多次试验,都很灵验。
    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:“我祖上传得个落花返枝的法术,屡试屡验。”
  • 老师宿儒

    [拼音] lǎo shī xiǔ rú
    [释义] 宿儒: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,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,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。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。亦作“老手宿儒”。
    [出处] 宋·陆九渊《语录》:“三百篇之诗,有出于妇人女子,而后世老师宿儒,且不能注释得分明,岂其智有所不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