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kāi huá jié guǒ
[释义] 比喻修养、学习、工作等有了成绩,取得效果。
[出处]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万寿普信禅师》:“无影树栽人不见,开华结果自馨香。”
[拼音] kǎn zhǐ liú xíng
[释义] 遇坎而止,乘流则行。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。语本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寥廓忽荒,与道翱翔。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《易》坎为险,遇险难而止也。’张晏曰:‘谓夷易则仕,险难则隐也。’”
[出处] 语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寥廓忽荒,与道翱翔。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《易》坎为险,遇险难而止也。’张晏曰:‘谓夷易则仕,险难则隐也。’”
[拼音] kè sì liáng qiú
[释义] 同“克绍箕裘”。
[出处] 唐·向延之《兰亭始末记》:“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,俗号永禅师。禅师克嗣良裘,精勤此业。”
[拼音] kē tóu jī jù
[释义] 科头:不戴帽子;箕踞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。
[出处] 唐 王维《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》诗:“科头箕踞长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”
[拼音] kǒu sòng xīn wéi
[释义] 口里念诵,心里思考。
[出处]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内监·纪述内臣》:“谓内书堂进世则所进,与《忠鉴录》同立课程,使其口诵心维,可以迁善改过。”
[拼音] kuài xià wú jī
[释义]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郐下无讥”言其微不足道。
[出处]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
[拼音] kuāng qí bù dǎi
[释义] 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[出处] 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[拼音] kòu pán mén yuè
[释义] 比喻认识片面,未得要领。同“扣槃扪烛”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识日,问之有目者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状如铜槃。’扣槃而得其声。他日闻钟,以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烛。’扪烛而得其形。”
[拼音] kuàng rì yǐn yuè
[释义] 引:迁延。历时长久。同“旷日引久”。
[出处] 宋 朱熹《与黄枢密书》:“旷日引月,不闻进发之期。”
[拼音] kuàng ruò fā méng
[释义] 旷:空旷;开阔。蒙:眼睛失明。眼前突然开阔明朗,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。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,明达起来。
[出处] 三国 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闲者此游,喜欢无量,登芒济河,旷若发蒙。”
[拼音] kāi huā jié shí
[释义] 生出花朵,结成果实。比喻工作、学习等有进展,并取得了成果
[出处]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万寿普信禅师》:“无影树栽人不见,开华结果自馨香。”
[拼音] kě xǐ kě è
[释义] 愕:惊讶。又喜悦又惊讶
[出处] 明·黄淳耀《李龙眠画罗汉记》:“推画者之意,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,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。”
[拼音] kēng rú fén shū
[释义] 坑:活埋;焚:烧。焚毁书籍,坑杀书生
[出处] 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[拼音] kōng gǔ qióng yīn
[释义] 跫:脚踏地的声音。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。比喻极难得到音信、言论
[出处] 明·宋濂《贞节堂记》:“《柏舟》之诗,不作久矣,余于妇庄,宁不若闻空谷跫音乎!”
[拼音] kàn fēng shǐ péng
[释义] 看:观察,估量;篷:船帆。看风向转动舵柄。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,随机应变
[出处] 茅盾《子夜》:“傻孩子,这也要问呀!要你自己看风驶篷!”
[拼音] kàn bì chéng zhū
[释义] 碧:青绿色;朱:大红色。把绿的看成红的。形容眼花不辨五色
[出处]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》词:“倚阑看碧成朱,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
[拼音] kǎi tì jūn zǐ
[释义] 恺悌:平易近人。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
[出处]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二年》:“恺悌君子,神所劳矣。”
[拼音] kǔn zhì wú huá
[释义] 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诚意,毫不虚假
[出处] 明·艾南英《答夏彝仲文书》:“独取太史公所自为赞论序略者读之,其句字可谓悃质无华矣。”
[拼音] kuì rán tài xī
[释义] 喟然:叹气的样子;太息:大声叹气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
[出处]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伯乐喟然太息曰:‘一至于此乎!’”
[拼音] kāng bǐ zài qián
[释义] 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别人
[出处]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