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kāi yún jiàn tiān
[释义] 见“开云见日”。
[出处]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众人一听,如同开云见天,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。”
[拼音] kǎn kǎn luó què
[释义] 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。语出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”
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。”
[拼音] kāo yú shén mǎ
[释义] 同“尻轮神马”。
[出处] 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,以神为马,予因以乘之,岂更驾哉。”成玄英疏:“尻无识而为轮,神有知而作马,因渐渍而变化,乘轮马以遨游,苟随任以安排,亦于何而不适者也。”
[拼音] kǒu dāi mù dèng
[释义] 嘴说不出话,眼发直。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
[出处] 明·许仲林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那军士见妲己美貌,已自有十分怜惜,再加他娇滴滴,叫了几声将军长,将军短。便把这些军士,叫得骨软筋酥,口呆目瞪,软痴痴作一堆麻,酥酥成一块,莫能动履。”
[拼音] kǒu dāi mù dùn
[释义] 见“口呆目瞪”。
[出处] 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,半天才小声说:‘我晓得的喃!我又没去戴过红花、吃过油大。’”
[拼音] kǒu gàn shé jiāo
[释义] 见“口燥唇干”。
[出处] 清·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鬼道:‘老弟,我们饥了。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,请你如何?’”
[拼音] kǒu shì xīn miáo
[释义] 犹言为心声。
[出处] 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第四折:“氤氲篆烟袅,昏惨剌银灯照。玉漏迢迢,才是初更报。暗觑清霄,盼梦里他来到。却不道口是心苗,不住的频频叫。”
[拼音] kǒu wú zé yán
[释义] 谓出口皆合道理,无需选择。
[出处] 汉·马援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“龙伯高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,谦约节俭,廉公有威。”
[拼音] kǒu zhuì tiān huā
[释义] 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序品》载,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“六欲诸天及天子众,以天福力雨种种华:优钵罗华,波头摩华……于虚空中缤纷乱坠”,“天华乱坠满虚空,众香普熏于大会”。后遂以“口坠天花”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。华,同“花”。
[出处] 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序品》载,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“六欲诸天及天子众,以天福力雨种种华:优钵罗华,波头摩华……于虚空中缤纷乱坠”,“天华乱坠满虚空,众香普熏于大会”。华,同“花”。
[拼音] kū mù fā róng
[释义]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。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。
[出处] 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夫辩言之艳,能使穷泽生流,枯木发荣。”
[拼音] kū tāi fén yāo
[释义] 剖挖母胎,残害幼体。谓凶残不义。
[出处] 《尸子·明堂》:“夫士不可妄致也,覆巢破卵,则凤凰不至焉;刳胎焚夭,则麒麟不往矣。”
[拼音] kū tāi shā yāo
[释义] 同“刳胎焚夭”。
[出处]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,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,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。”
[拼音] kuān měng bìng jì
[释义] 见“宽猛相济”。
[出处] 清·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第六卷:“入闱后,巨细躬亲,宽猛并济,诸事秩然。”
[拼音] kuāng héng záo bì
[释义]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,字稚圭。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后以“匡衡凿壁”为刻苦读书的典实。
[出处]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,字稚圭。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[拼音] kuàng rì jīng jiǔ
[释义] 犹言旷日持久。
[出处] 唐·韩愈《省试学生代斋郎议》:“自非天姿茂异,旷日经久,以所进业发闻于乡闾……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。”
[拼音] kuí shí dù shì
[释义] 审度时势。
[出处] 清·平步青《霞外捃屑·掌故·陈侍御奏折》:“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,妥善办理,致夷人激而用兵。”
[拼音] kòu hūn wú jì
[释义] 叩:敲;阍:宫门;叩阍:鸣冤。指没办法申诉冤屈
[出处] 清·秋瑾《精卫石》第四回:“此恨怎消真可痛,叩阍无计欲呼天。”
[拼音] kuí huā xiàng rì
[释义] 向:朝着。形容下级对上级表示忠诚与仰慕。
[出处] 三国 魏 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若葵藿之倾叶,太阳虽不为之回光,然终向之者,诚也。”
[拼音] kē yá liào zuǐ
[释义] 多嘴多舌。
[出处]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三折:“我这里道姓呼名,他那里嗑牙料嘴。”
[拼音] kǒng hòu wú píng
[释义] 怕以后没有个凭证。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,常与“立次存照”连用。
[出处]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委是自行情愿,即非相逼。恐后无凭,立此文约为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