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hún jīn bái yù
[释义] 见“浑金璞玉”。
[出处] 宋·戴埴《鼠璞·魏相许伯》:“士大夫出处,如浑金白玉,不可玷阙。”
[拼音] hún jīng dǎn luò
[释义] 形容惊恐万分。
[出处] 《敦煌变文集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》:“目连虽是圣人,亦得魂惊胆落。”
[拼音] hún piāo pò sàn
[释义] 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[出处]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娘娘见说,魂飘魄散,急下亭抱起,紧搂在怀。”
[拼音] hūn tóu yūn nǎo
[释义] 见“昏头昏脑”。
[出处]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,跑得昏头晕脑。”
[拼音] hún xiāo dǎn sàng
[释义] 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[出处]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四回:“[段恺]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,遥望水陆路上,旌旗蔽日,船马相连,吓得魂消胆丧。”
[拼音] hún xiāo pò sàng
[释义] 同“魂飞魄散”
[出处]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7回:“那火炮飞将起去,震的天崩地动,岳撼山摇,城中军马,惊得魂消魄丧,不杀自乱。”
[拼音] huò jí shi yú
[释义] 犹殃及池鱼。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。
[出处] 汉·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城门失火,祸及池鱼。”
[拼音] huò lǒng wāng shǔ
[释义] 比喻得寸进尺,贪得无厌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载:东汉初年,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、蜀两地,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、上邽两地,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:“两城若下,便可带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”
[拼音] huò lù dà xíng
[释义] 同“贿赂公行”。
[出处] 宋·刘攽、刘恕等《〈魏书〉目录序》:“不贵礼义,故士无风节;货赂大行,故俗尚倾夺。”
[拼音] huǒ miè yān xiāo
[释义] 火苗熄灭,烟云消散。比喻事物消失净尽,不留一点痕迹。亦作“烟消火灭”。
[出处] 晋·傅玄《四言杂诗》:“忽然长逝,火灭烟消。”
[拼音] huò pò méi jié
[释义] 犹言祸在旦夕。
[出处] 梁启超《罗兰夫人传》:“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,祸迫眉睫。”
[拼音] huō rán shěng wù
[释义] 同“豁然大悟”。
[出处] 《五灯会元·西天祖师·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》:“祖曰:‘汝被我解。’马鸣豁然省悟,稽首皈依,遂求剃度。”
[拼音] huó yǎn huó xiàn
[释义] 同“活龙活现”。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稀不要紧的平常事,到了你们文墨人儿嘴里一说,就活眼活现的,那么怪有个听头儿的。”
[拼音] hǎi fèi shān yáo
[释义]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同“海沸山裂”。
[出处] 明 无名氏《那吒三变》第三折:“小圣啸起大风,刮的来天昏地暗,海沸山摇。”
[拼音] hèng zhēng kē liǎn
[释义] 指滥收捐税,强行搜刮民财。
[出处] 黎元洪《布告山东人民文》:“犹恐不足制吾族死命也,于是横征苛敛,供其饕餮。”
[拼音] hū tiān yù dì
[释义]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。
[出处]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马介甫》:“[异史氏曰]恶乎哉!呼天吁地,忽尔披发向银床。”
[拼音] hú jiè hǔ wēi
[释义]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同“狐假虎威”。
[出处] 《宋书 恩幸传序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[拼音] hú tiān rì yuè
[释义]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。同“壶中日月”。
[出处] 金 长筌子《西江月》词:“返照壶天日月,休言尘世风波。”
[拼音] hú qián shǔ fú
[释义]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、藏匿。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。
[出处] 明 张景《飞丸记 公馆言情》:“山居草宿,狐潜鼠伏,将略胜孙吴,军势振颇牧。”
[拼音] huà dì chéng láo
[释义] 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。同“画地为牢”。
[出处] 清 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卷二:“诗之有皎然、虞伯生,经义之有茅鹿门、汤宾尹、袁了凡,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,有死法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