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gā qī mǎ bā
[释义] 指毫无条理,乱七八糟
[出处]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,给他们俩吃。”
[拼音] gōng yǐng fú bēi
[释义] 形容疑神疑鬼,自相惊扰
[出处] 明 刘炳《鄱城归舟》诗:“弓影浮杯疑老病,鸡声牵梦动离愁。”
[拼音] gōng xíng tiān fá
[释义]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皇矣汉祖,龚行天罚,赫赫明明。”
[拼音] gòng yǔ tán guān
[释义] 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。言其取舍同也。”
[拼音] guān méi shuō yǎn
[释义] 指看人家脸色
[出处]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2回:“这丫头绣春,我教你大娘寻家儿人家,你出身去罢,省的观眉说眼在这屋里,教人骂没主子的奴才。”
[拼音] guān shàng jiā guān
[释义] 同画蛇添足,比喻多余的举动
[出处] 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 成语》:“画蛇添足、冠上加冠,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。”
[拼音] guī lěng zhī chuáng
[释义] 比喻壮志未酬,蛰居待时
[出处]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龟策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,行二十余岁,老人死,移床,龟尚生不死。”
[拼音] guǐ làn shén jiāo
[释义] 形容火灾惨烈,众多的人被烧死
[出处] 唐 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截然高周烧四垣,神焦鬼烂无逃门。”
[拼音] guì mù chù xīn
[释义] 刿:刺伤;怵:惊动。指触目惊心
[出处] 清 包世臣《再与杨季子书》:“至于秦汉之文,莫不洞达駘宕,刿目怵心。”
[拼音] gē xū qì pào
[释义] 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
[出处]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[拼音] gān dǎn chǔ yuè
[释义] 肝胆: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: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
[出处] 庄周《庄子 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”
[拼音] gǎi guò bù lìn
[释义] 吝:可惜。改正错误态度坚决,不犹豫。
[出处] 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改过不吝。” 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述汤之所以王,则曰:‘用人惟己改过不吝。’言能纳谏也。”
[拼音] gǎi bù gǎi yù
[释义] 步: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,以地位排列。改变步数,改换玉饰。指死者身份改变,安葬礼数也应变更。
[出处]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五年》:“季平子行东野,还,未至。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璠敛,仲梁怀弗与,曰:‘改步改玉。’”
[拼音] gān chéng zhī jiàng
[释义] 干城:盾牌和城墙,比喻捍卫者。指保卫国家的大将。
[出处] 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
[拼音] gǎi tóu huàn wěi
[释义]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。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,而实质内容不变。
[出处] 唐·彦惾《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》下卷:“增加卷轴,添足篇章,依傍佛经,改头换尾。”
[拼音] gāo fēi yuǎn jǔ
[释义] 举:飞、去。飞得又高又远。比喻前程广大。
[出处] 汉·刘向《说苑·八·尊贤·十三节》:“鸿鹄高飞远翔,其所恃者六翮也。”
[拼音] gān yǔ suí chē
[释义]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。
[出处] 《太平御览》第十卷引三国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诉曰:‘人等是公百姓,独不迂降。’回赴,雨随车而下。”
[拼音] gāo nì dà tán
[释义] 睨:视。眼睛看着上面,在发议论。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。
[出处] 汉 张衡《应间》:“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,与之乎高睨而大谈。”
[拼音] gāo xiáng yuǎn yǐn
[释义] 形容避世隐居。
[出处] 汉·孔融《与曹操论盛孝章书》:“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,临溺而王不拯,则士亦将高翔远引,莫有北首燕路者矣。”
[拼音] gāo zì wèi zhì
[释义]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。
[出处]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》:“狂生某者,性悖妄,诋訾今古,高自位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