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个中之人

    [拼音] gè zhōng zhī rén
    [释义]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
    [出处]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七卷:“据下官看起来,不是个中之人。”
  • 干君何事

    [拼音] gān jūn hé shì
    [释义] 干:关涉;君:你的尊称。跟你有什么关系?指人爱管闲事
    [出处] 唐·杜牧《齐安郡中偶题》:“自滴阶前大梧叶,干君何事动哀吟?”
  • 归真返璞

    [拼音] guī zhēn fǎn pǔ
    [释义] 真:本真;璞:未加工的玉。指去掉外饰,恢复其自然原始的面貌
    [出处]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归真返璞,则终身不辱也。”
  • 古心古貌

    [拼音] gǔ xīn gǔ mào
    [释义] 貌:容貌。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
    [出处] 宋·陈亮《谢陈同知启》:“古心古貌,读前辈未见之书。”
  • 古今一揆

    [拼音] gǔ jīn yī kuí
    [释义] 揆:尺度,准则。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,情况相同
    [出处] 三国·魏·吴质《在元城与魏太子笺》:“古今一揆,先后不贸。”
  • 功成事立

    [拼音] gōng chéng shì lì
    [释义] 成:成功。建立了功绩,事业有成就。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
    [出处]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王传》:“然后功成事立,臣等退伏矫罪,虽死无恨。”
  • 功成名立

    [拼音] gōng chéng míng lì
    [释义] 成:成功;名:名利。建立了功绩,名声也有了。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
    [出处]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54回:“功成名立,偕老林泉,这是我的夙愿。”
  • 甘之若饴

    [拼音] gān zhī ruò yí
    [释义] 甘:以为甘;饴:甜。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。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
    [出处] 《明史·桑乔等传赞》:“言者踵至,斥逐罪死,甘之若饴,而不能得君心一悟。”
  • 甘为戎首

    [拼音] gān wéi róng shǒu
    [释义] 甘:情愿,乐意;戎首:发动战争的祸首。甘愿作战争的主谋。指发动战争的人
    [出处]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毋为戎首,不亦善乎。”
  • 甘脆肥醲

    [拼音] gān cuì féi nóng
    [释义] 甘脆:美味;醲:指酒性浓烈。味美的食物。泛指美好的酒食
    [出处] 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甘脆肥醲,命曰腐肠之药。”
  • 光阴如电

    [拼音] guāng yīn rú diàn
    [释义] 光阴:时间。时间如闪电,迅速流逝。形容时间过得极快
    [出处] 明·陆采《怀春记·青销相窥》:“光阴如电逝难追,百岁开怀能几回。”
  • 光彩射目

    [拼音] guāng cǎi shè mù
    [释义] 光彩:光泽和颜色;射:照射。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
    [出处]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第一卷:“几、榻、裙、衣,不知何名,光彩射目。”
  • 观衅而动

    [拼音] guān xìn ér dòng
    [释义] 衅:缝隙,裂痕。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
    [出处]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随武子曰:‘善。会闻用师,观衅而动。’”
  • 共相唇齿

    [拼音] gòng xiāng chún chǐ
    [释义] 唇齿:比喻关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比喻互相依存,有共同的利害关系
    [出处] 《魏书·百济传》:“或南通刘氏,或北约蠕蠕,共相唇齿,谋陵王略。”
  • 共相标榜

    [拼音] gòng xiāng biāo bǎng
    [释义] 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
    [出处]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:“海内希风之流,遂共相标榜。”
  • 各门另户

    [拼音] gè mén lìng hù
    [释义] 各:各自;另:别的,另外。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
    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3回:“各门另户,谁管谁的事?”
  • 更无长物

    [拼音] gèng wú cháng wù
    [释义] 更:再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
    [出处]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回:“字画不过三五张,俱是法书名绘,几上一块黝黑的大英石,东墙上一张大瑶琴,此外更无长物。”
  • 改容更貌

    [拼音] gǎi róng gēng mào
    [释义] 改:改换;容:神色;更:更改;貌:相貌。指变了神色或模样
    [出处]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‘吾与夫子游十九年,而未尝知吾兀者也。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,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,不亦过乎?’子产蹴然改容更貌,曰:‘子无乃称。’”
  • 国家多故

    [拼音] guó jiā duō gù
    [释义] 故:事故,变故。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。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
    [出处]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钟会传》:“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”
  • 国家大计

    [拼音] guó jiā dà jì
    [释义]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
    [出处]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于禁等被水所淹,非战之故;于国家大计,本无所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