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节衣缩食

    [拼音] jié yī suō shí
    [释义] 节:节约;节省;缩:缩减。省吃俭用;非常节俭。
    [出处] 宋 陆游《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
  • 目光短浅

    [拼音] mù guāng duǎn qiǎn
    [释义]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
    [出处] 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一章:“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。”
  • 不失时机

    [拼音] bù shī shí jī
    [释义] 失:耽误,错过。时机:具有时间性的机会。不错过当前的机会。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。
    [出处] 周恩来《关于党的“六大”的研究》:“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,如果……努力去做,还不失时机。”
  • 戒骄戒躁

    [拼音] jiè jiāo jiè zào
    [释义] 戒:警惕;防备;躁:性急;警惕骄傲;防备急躁。
    [出处]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
  • 不速之客

    [拼音] bù sù zhī kè
    [释义] 速:邀请。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。指意想不到的客人。
    [出处] 《周易 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”孔颖达疏:“速,召也。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。”
  • 不痛不痒

    [拼音] bù tòng bù yǎng
    [释义] 比喻评论、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;没切中要害;不解决问题。
    [出处] 明 吴炳《情邮记 反噬》:“这事不痛不痒,却是一个大题目。”
  • 风靡一时

    [拼音] fēng mǐ yī shí
    [释义] 靡:倒下;风靡:风行;随风一边倒。指时兴的风气。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;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。
    [出处]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第15卷:“于是一时风靡,议论如出一口。”
  • 倒打一耙

    [拼音] dào dǎ yī pá
    [释义]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;反咬对方一口。
    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
  • 残渣余孽

    [拼音] cán zhā yú niè
    [释义] 残渣:剩余的渣滓;孽:妖孽;指坏人。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。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。
    [出处] 《历史研究》1976年第3期:“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,故而南阳之俗是‘夸奢、上气力、为商贾’,成为一个‘难制御’的地方。”
  • 打成一片

    [拼音] dǎ chéng yī piàn
    [释义]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。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;如同一体。
    [出处]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顺道,打成一片。”
  • 赫赫有名

    [拼音] hè hè yǒu míng
    [释义] 赫赫:显著盛大的样子。形容名声极大。也作“赫赫之名”。
    [出处] 晋 常璩《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》:“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,及去,民思之。”
  • 礼尚往来

    [拼音] lǐ shàng wǎng lái
    [释义] 尚:注重。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。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;我对你就怎么样。
    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  • 令人发指

    [拼音] lìng rén fà zhǐ
    [释义] 令:使得;发指:头发竖起来。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。也作“令人发竖。”
    [出处]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谒者入通,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  • 冷若冰霜

    [拼音]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
    [释义]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样。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;没有一丝热情。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;使人无法靠近。
    [出处]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
  • 两袖清风

    [拼音] liǎng xiù qīng fēng
    [释义]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;飘飘扬扬的姿态。后比喻做官的时候;十分清廉;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;别无所有。现也指清贫;没有财产。也作“清风两袖”。
    [出处] 元 魏初《送杨季梅》诗:“父亲零落鬓如丝,两袖清风一束诗。”
  • 乐极生悲

    [拼音] lè jí shēng bēi
    [释义] 极:到极点。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。
    [出处]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道应训》:“夫物盛而衰,乐极则悲。”
  • 老羞成怒

    [拼音] lǎo xiū chéng nù
    [释义]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    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那一个老羞成怒,就假公济私,把他参改,拿问在监。”
  • 人心惶惶

    [拼音] rén xīn huáng huáng
    [释义] 惶惶:惊惧不安的样子。人内心恐惧不安。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。
    [出处] 宋 楼钥《攻愧集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》:“乃者水旱连年,人心惶惶。”
  • 人定胜天

    [拼音] rén dìng shèng tiān
    [释义] 人力能够战胜自然。
    [出处] 宋 刘过《龙川集 襄阳歌》:“人定兮胜天,半壁久无胡日月。”
  • 和盘托出

    [拼音] hé pán tuō chū
    [释义] 和:连同。(端东西时)连盘子全部拿出来。后比喻毫不隐瞒;全部说出。
    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饭罢,田氏将庄子所著《南华真经》及老子《道德》五千言,和盘托出献与王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