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qiú tóng cún yì
[释义] 寻求彼此的共同处;保留彼此的分歧处。
[出处] 《人民日报》1965.3.23:“共同点是基本的,分歧是局部的,可以求同存异。”
[拼音] qīng miáo dàn xiě
[释义] 原意是绘画时用浅淡颜色轻轻描绘。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。也比喻做事不费力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这个头陀,尤其凶横异常,怎的姑娘你轻描淡写的就断送了他?”
[拼音] cuī kū lā xiǔ
[释义] 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
[出处] 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[拼音] jīn yù liáng yán
[释义] 金、玉:比喻十分珍贵。良言:好话。比喻宝贵的劝告或教诲。
[出处]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
[拼音] dāng rén bù ràng
[释义]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
[出处]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[拼音] qiān xīn wàn kǔ
[释义] 许许多多;各种各样的辛劳艰苦。
[出处] 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我受了些热血相喷,万苦千辛,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。”
[拼音] jīn guó yīng xióng
[释义] 巾帼: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;为妇女的代称。女性中的英雄。
[出处] 《晋书》:“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。”
[拼音] jǔ zú qīng zhòng
[释义]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
[出处]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[拼音] cù bù jí fáng
[释义] 猝:突然;出乎意料;防:防备。事情来得突然;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[出处]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既不炳烛,又不扬声,猝不及防,突然相遇,是先生犯鬼,非鬼犯先生。”
[拼音] jiè dāo shā rén
[释义] 用别人的刀杀人。比喻自己不出面;利用别人去害人。
[出处] 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造陷》:“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,以平元昊,这所谓借刀杀人。”
[拼音] bù píng zé míng
[释义] 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[出处] 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[拼音] qiáng jiān mín yì
[释义]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;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。
[出处]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2回:“后来老袁强奸民意,凡政、绅、军、商各界,无不有请愿书。”
[拼音] jīng xīn dòng pò
[释义]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
[出处] 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[拼音] huáng jīn shí dài
[释义] 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。也指经济、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。
[出处] 廖仲恺《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》:“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,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。”
[拼音] jī jī zhā zhā
[释义] 语音杂乱
[出处]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,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。”
[拼音] qiān lǐ tiáo tiáo
[释义] 迢迢:遥远的样子。形容路程非常遥远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》:“辞亲别弟到山阳,千里迢迢客梦长。”
[拼音] bù shī shí jī
[释义] 失:耽误,错过。时机:具有时间性的机会。不错过当前的机会。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。
[出处] 周恩来《关于党的“六大”的研究》:“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,如果……努力去做,还不失时机。”
[拼音] hǎi shì shān méng
[释义] 指着山、海发誓;订立盟约。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。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。誓:誓言;盟:盟约。也作“山盟海誓”。
[出处] 宋 辛弃疾《南乡子 赠妓》词:“别泪没些些,海誓山盟总是赊。”
[拼音] bù sù zhī kè
[释义] 速:邀请。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。指意想不到的客人。
[出处] 《周易 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”孔颖达疏:“速,召也。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。”
[拼音] bù tòng bù yǎng
[释义] 比喻评论、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;没切中要害;不解决问题。
[出处] 明 吴炳《情邮记 反噬》:“这事不痛不痒,却是一个大题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