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pī shā jiǎn jīn
[释义] 拨开沙子;挑选金子。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挑选精华;也比喻工作繁忙。
[出处] 唐 刘知几《史通 直书》:“然则历考前史,征诸直词,虽古人糟粕,真伪相乱,而披沙拣金,有时获宝。”
[拼音] pàn ruò yún ní
[释义]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。
[出处] 唐·杜甫《送韦书记赴西安》诗:“夫子歘通贵,云泥相望悬。”
[拼音] páo hù dēng chǎng
[释义] 身著官服;手持笏板;登场演戏。比喻上任作官;丑行开始(把官场比作戏台)。
[出处] 清 赵翼《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》:“袍笏登场也等闲,若他动色到柴关。”
[拼音] pào huǒ lián tiān
[释义] 炮火: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;连天:连接着天空。形容枪炮声、光焰等与天空相接;战争十分激烈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,何况炮火连天,亲临大敌呢,自然也要逃走了。”
[拼音] pàn ruò tiān yuān
[释义] 相差悬殊;像天上和深渊那样不同。
[出处] 清 朱庭珍《筱园诗话》:“不过用心于一两字间,斟酌而出,即判若天渊,个中分寸所争,毫厘千里。”
[拼音] piàn zhǐ zhī zì
[释义]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;也指简短的书信。
[出处]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得其片纸只字者,重如拱璧。”
[拼音] pēng rán xīn dòng
[释义] 怦然:形容心跳。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;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。
[出处] 战国 楚 宋玉《九辩》:“私自怜兮何极,心怦怦兮谅直。”
[拼音] pì nì yī qiè
[释义] 形容非常高傲,看不起任何人。
[出处] 清·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惟性气高傲,不欲下人,才具素长,睥睨一切,当世名公巨卿,鲜有入其目者。”
[拼音] páng tuó dà yǔ
[释义] 滂沱:大雨的样子。形容雨下得很大。
[出处] 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。”
[拼音] pín zuǐ bó shé
[释义] 贫:唠叨令人厌烦;贫嘴:絮絮叨叨;使人厌烦;薄舌;不忠厚;老实。形容人爱说话;言语又尖酸刻薄;惹人生厌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五卷:“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,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,闲常时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
[拼音] píng zōng làng jì
[释义] 象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[出处] 明 徐霖《绣襦记》:“相公这样人家,萍踪浪迹,你那里去寻他?”
[拼音] piàn jiǎ bù huí
[释义]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。形容全军覆没。
[出处] 《三国志平话》中卷:“张飞笑曰:‘吾用一计,使曹公片甲不回。’”
[拼音] pín zuǐ jiàn shé
[释义]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,使人厌恶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黛玉道:‘什么诙谐!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。’”
[拼音] pàn ruò shuǐ huǒ
[释义] 判:区别。比喻两者显然相反,互不相容。
[出处] 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》:“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,判若水火。”
[拼音] pá shān shè shuǐ
[释义] 形容路途艰辛。
[出处] 范金标《怀念敬爱的周总理》:“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,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,栉风沐雨。”
[拼音] pān gāo jié guì
[释义] 见“攀高接贵”。
[出处] 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我死之后,你一满了服,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,总要穷人家的儿女,万不可贪图富贵,攀高结贵。”
[拼音] pò sàn hún fēi
[释义] 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,只着我魄散魂飞。”明·徐霖《绣襦记》第三十出:“听说罢心悲痛,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。”
[拼音] píng píng wěn wěn
[释义] 平安稳当,平和稳重
[出处]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自此完了公事,平平稳稳到了家中。”
[拼音]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
[释义] 普普通通,不值得注意,缺乏魅力
[出处]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5回:“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。”
[拼音] píng píng ān ān
[释义] 没有事故,没有危险
[出处]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8回:“令兄还在丁公馆里,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,平平安安的回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