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zuò jiān fàn kē
[释义] 作奸:干坏事;科:科条;法律条文。为非作歹;触犯律条。
[出处]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科,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,论其刑赏。”
[拼音] zhòng qíng yì jǔ
[释义]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;就容易把事情办好。擎:往上托举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,众擎易举,已有个成数了,不日便可奉请开复。”
[拼音] zì qǔ qí jiù
[释义]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
[拼音] zhī zú cháng lè
[释义] 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
[出处]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
[拼音] zī zhū bì jiào
[释义]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(锱:四分之一两;铢:二十四分之一两;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)。
[出处] 《荀子 富国》:“割国之锱铢以赂之,则割定而欲无厌。”
[拼音] zhèn tiān dòng dì
[释义] 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势浩大。
[出处] 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壁立千仞,河流激荡,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[拼音] zhī zhī wú wú
[释义]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[拼音] zhòng cāo jiù yè
[释义] 见“重温旧业”。
[出处] 吴趋《姑苏野史·赛金花二三事》:“赛金花随洪钧的棺材返苏入葬时,突然中途变卦,跑到上海重操旧业,改名曹梦兰,悬牌应客。”
[拼音] zhū guāng bǎo qì
[释义] 形容衣服、饰物华丽、光采四射。珠、宝:指首饰;光、气:指闪耀的光采。
[出处] 清 漱六山房《九尾龟》:“簪饰虽是不多几件,而珠光宝气,晔晔照人。”
[拼音] zhuān xīn yī yì
[释义] 一心一意。
[出处] 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其专心一意毋贷,近医药以自持。”汉·陆贾《新语·怀虑》:“专心一意,身无境外之交,心无欹斜之虑。”
[拼音] zì gān duò luò
[释义]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
[出处]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2回:“你前程有在,但须澄心猛省,不可自甘堕落。”
[拼音] zuǒ zhī yòu chù
[释义] 射箭时左手支撑;右手弯曲。指应付了这一面;便应付不了那一面。(绌:屈;不足)。
[出处]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西周策》:“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。”
[拼音] zhào zhāng bàn shì
[释义] 按照规定办理事情。
[出处] 陈世旭《将军镇》第十章三:“那就更得让她学会照章办事。国有国法,院有院规,不然,还得了?”
[拼音] zhōng bǎo sī náng
[释义] 中饱:从中得利。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。
[出处] 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
[拼音] zǒu lòu fēng shēng
[释义] 泄漏机密或消息
[出处]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5回:“今愿陛下守口如瓶,不可提起,万一走漏风声,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,以博圣恩眷宠。”
[拼音] zuǒ yòu yáo bǎi
[释义] 左右来回游移。比喻思想观点等游移不定
[出处] 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三卷《附录: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:“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、好走极端、华而不实、投机取巧……”
[拼音] zhèn dìng zì ruò
[释义]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
[出处] 王朔《过把瘾就死》:“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,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,她便抢先一步哭了。”
[拼音] zhěng qí huà yī
[释义] 整齐:有条理,不凌乱;划一:一致,一样。指有条有理,全都一样
[出处] 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纪律方面,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,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。”
[拼音] piāo bó wú dìng
[释义] 飘泊:随水漂流或停泊;泊:停留;暂住。随水漂流到哪儿就停在哪儿;没有一定的方向。比喻东奔西走;生活不安定。
[出处] 宋 范成大《元夜忆群从》:“遥怜好兄弟,飘泊雨江村。”
[拼音] pín wú lì zhuī
[释义] 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。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》:“富者田连阡伯,贫者亡立锥之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