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yī wú suǒ huò
[释义] 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(一无:全无)。
[出处]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:“然日势既暮,寿儿且寄院中止宿,颢亦怀疑,因命搜寿儿怀袖,一无所得,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。”
[拼音] yì xiǎng bù dào
[释义] 料想不到,没有料到。
[出处]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今日这般寒冷,满天雪片飘扬,仙姑忽来下顾,真是意想不到。”
[拼音] yì xíng yú sè
[释义] 义:正义;伸张正义;形:表现;见之于形;色:脸色。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。
[出处] 《公羊传 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。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[拼音] yī yàng hú lú
[释义] 见“依样画葫芦”。
[出处]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只有一个史阁部,颇有忠心,被马、阮掣肘,却也依样葫芦。”
[拼音] yì yú yán biǎo
[释义]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
[出处]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[拼音] yì zài yán wài
[释义] 其意在言语、文辞之外。指语意含蓄;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。
[出处] 宋 司马光《温公续诗话》:“古人为诗,贵于意在言外,使人思而得上。”
[拼音] yī zhěn huáng liáng
[释义]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;落得一场空。
[出处] 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
[拼音] yì zhèng cí yán
[释义] 义:道理;辞:言辞。理由正当充足;言辞严正有力。
[出处] 宋 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!”
[拼音] yīn cuò yáng chā
[释义] 原为阴阳家术语;指把阴和阳搞错了。现比喻各种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而造成差错。
[出处] 明 阮大铖《燕子笺 轰报》:“摊开纸条,把解状元怎阴错阳差报。”
[拼音] yīn shí zhì yí
[释义] 因:根据;制:制定;宜:适当。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,采取适当的措施。
[出处] 《晋书 刘颂传》:“所遇不同,故当因时制宜,以尽事适今。”
[拼音] yīn xún gǒu qiě
[释义] 因循:沿袭;苟且:敷衍;马虎。沿袭旧的一套;敷衍了事;不求革新。形容只图维持现状;得过且过。
[出处] 宋 吕祖谦《答潘叔度》:“以此等语言自恕,则因循苟且,无一事可为矣!”
[拼音] yǐn yuē qí cí
[释义] 隐约:时隐时现;辞:言辞;说话。说话隐隐约约;躲躲闪闪;不明确;不清楚。
[出处] 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》:“使白太夫人,谓欲礼佛行也者,迎抵会城卒岁,无功为亲者讳,故隐约其辞不尽也。”
[拼音] yǒu qián yǒu shì
[释义] 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
[出处]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九回:“毛太公那厮,有钱有势。”
[拼音] yōu rán zì dé
[释义] 悠然:安闲舒适的样子;自得:内心得意而舒适。形容态度悠闲;心情舒适。
[出处] 《晋书 隐逸传 杨柯》:“常食粗饮水,衣褐缊袍,人不堪其忧,而柯悠然自得。”
[拼音] yǒu shēng zhī nián
[释义] 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;即指馀年。
[出处]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俾臣得保蚁命,此后有生之年,莫非主上所赐,惟求格外垂怜。”
[拼音] yóu yí bù dìng
[释义] 游移:犹豫;迟疑不决。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
[出处] 汉 刘熙《释名 释车》:“游环在服马背上,骖马之外辔贯之。游移前却,无定处也。”
[拼音] yū huí qū zhé
[释义] 迂回:回旋,环绕。弯弯曲曲,绕来绕去。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。
[出处]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打破‘围剿’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,不是径情直遂的。”
[拼音] yù sù bù dá
[释义] 欲:想要。一味性急图快;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;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。
[出处]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[拼音] yù yù bù lè
[释义] 郁郁:心里忧愁;苦闷。形容愁闷不乐。
[出处] 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伤情感物,郁郁不乐。”
[拼音] yuān jiā duì tóu
[释义] 仇人,仇敌。
[出处] 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狠图》:“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,从来不肯见面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