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yǒu tóu yǒu wěi
[释义] 既有开头;又有结尾。形容做事有始有终;能坚持到底。
[出处]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论语 公冶长》:“做得一章有头有尾,与今之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。”
[拼音] yǔ shì cháng cí
[释义] 世:人世;长:永远;辞:辞别;告别。和人世永远告别。是死的委婉语。
[出处] 汉 张衡《归田赋》:“追渔父以同嬉,超埃尘以遐逝,与世事乎常辞。”
[拼音] yīn móu guǐ jì
[释义]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。
[出处]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大家如能个个像我,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,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。”
[拼音] yún xiāo wù sàn
[释义] 云雾消失;天气转晴。比喻事情、心情等由隐晦、疑点、转为明朗、通畅。也比喻疑虑、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。
[出处] 唐 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》:“干戈所指,云消雾散。”
[拼音] yǔ guò tiān qīng
[释义] 雨后转晴。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。
[出处] 明 谢肇淛《文海披沙记》:“陶器,紫窑最古,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‘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。’”
[拼音] yī xīng bàn diǎn
[释义] 形容极少。
[出处]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,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。”
[拼音] yǐ lín wéi hè
[释义] 壑:山沟;大水塘。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。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;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。
[出处]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子过矣,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,水逆行谓之泽水。泽水者,洪水也。仁人之所恶也,吾子过矣。”
[拼音] yǐn jiù zì zé
[释义] 咎:错误。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[出处] 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
[拼音] yù hè nán tián
[释义] 欲:欲望;壑:山沟;深谷。欲望好像沟壑一样;难以填满。指私欲太大;无法满足。
[出处] 《国语 晋语八》:“叔鱼生,其母视之,曰:‘是虎目而豕啄,鸢肩而牛腹,溪壑可盈,是不可餍也,必以贿死。’”
[拼音] yǔ hǔ móu pí
[释义] 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
[出处] 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[拼音] yǐng yǐng chuò chuò
[释义] 模模糊糊,不真切。
[出处]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2回:“我不知怎的,但没人在房里,心里只害怕,恰似影影绰绰,有人在眼前一般。”
[拼音] yǒu xì kě chéng
[释义] 有空子可利用。
[出处] 唐 李绛《论河北三镇及淮西事宜状》:“若物故之际,有间可乘,当临事图之,于今用兵,则恐未可。”
[拼音] yóu tóu fěn miàn
[释义] 形容人打扮得俏丽妖艳。
[出处] 元 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二折:“俺这粉面油头,便是非灾横祸;画阁兰堂,便是地网天罗。”
[拼音] yǔ máo fēng mǎn
[释义] 小鸟的羽毛已经长全。比喻已经成熟或力量相当强大了。
[出处]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水池》:“形体肥大,羽毛丰茂。”
[拼音] yú gōng yí shān
[释义]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。
[出处] 《列子 汤问》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公说:我死了有儿子,儿子死了还有孙子,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两座山终究会凿平。
[拼音] yǔ shì gé jué
[释义]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;断绝来往。常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。
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4卷:“山野废人,与世隔绝,不习跪拜,望陛下优容之。”
[拼音] yǎo tiǎo shū nǚ
[释义] 窈窕:美好的样子。形容美好的姿态。淑:品德美好。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。
[出处] 《诗经 周南 关睢》: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”
[拼音] yī hòng ér qǐ
[释义]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
[出处]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[拼音] yī pù shí hán
[释义]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;晒一天;冻十天;也不可能生长。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;一时又懒散;没有恒心。
[出处]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[拼音] yī wǎng qíng shēn
[释义]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;十分向往而不能克制。
[出处]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:“桓子野每闻清歌。辄唤奈何!谢公闻之曰:'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。'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