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无所不晓

    [拼音] wú suǒ bù xiǎo
    [释义] 见“无所不知”。
    [出处]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一折:“此女甚是聪慧……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,无所不通,无所不晓。”
  • 无所不知

    [拼音] wú suǒ bù zhī
    [释义] 什么事情都知道,没有不懂得的。
    [出处] 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圣人无所不知,无所不通,故得引而使之焉。”
  • 无所畏忌

    [拼音] wú suǒ wèi jì
    [释义]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。
    [出处] 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专权擅势,大作威福,纵姿不制,无所畏忌,为海内患害。”
  • 万全之计

    [拼音] wàn quán zhī jì
    [释义] 极其周到的计谋、办法。同“万全之策”。
    [出处] 《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》“亲待亚于诸葛亮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此诚出于险涂,非万全之计也。”
  • 万语千言

    [拼音] wàn yǔ qiān yán
    [释义] 许许多多的话语。
    [出处] 唐 郑谷《燕》诗:“千言万语无人会,又逐流莺过短墙。”
  • 闻名遐迩

    [拼音] wén míng xiá ěr
    [释义] 遐:远;迩:近。形容名声很大,远近都知道。
    [出处] 《南齐书 高帝纪上》:“上流声议,遐迩所闻。”
  • 卧床不起

    [拼音] wò chuáng bù qǐ
    [释义] 病卧床上,不能起来。
    [出处]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吴主孙休,闻司马炎已篡魏,知其必将伐吴,忧虑成疾,卧床不起。”
  • 弯弯曲曲

    [拼音] wān wān qū qū
    [释义] 曲折不直的
    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7回:“于是二人别了惜春,离了蓼风轩,弯弯曲曲,走近潇湘馆,忽听得叮咚之声。”
  • 为时过早

    [拼音] wéi shí guò zǎo
    [释义] 不适时,还早了点
    [出处]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,恐怕为时过早。”
  • 稳稳当当

    [拼音] wěn wěn dāng dāng
    [释义] 牢靠妥当
    [出处] 老舍《取钱》:“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,吸着烟卷,按着铃要茶水。”
  • 虾兵蟹将

    [拼音] xiā bīng xiè jiàng
    [释义]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。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。
    [出处]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,与龙子龙孙、虾兵蟹将出宫。”
  • 喜不自胜

    [拼音] xǐ bù zì shèng
    [释义] 胜:承担。指喜悦难以克制。
    [出处] 三国 魏 钟繇《贺捷表》:“天道祸淫,不终厥命,奉闻嘉熹,喜不自胜。”
  • 相持不下

    [拼音] xiāng chí bù xià
    [释义] 不下:不能解决。指双方势均力敌;互相抗争;各不相让;谁也战胜不了对方。
    [出处]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燕齐相持而不下,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。”
  • 先天不足

    [拼音] xiān tiān bù zú
    [释义] 先天:中医指人或动物在母腹中的孕育时期;与“后天”相对。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。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。
    [出处]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,日中无影;又老人之子,先天不足,亦或日中无影。”
  • 惜墨如金

    [拼音] xī mò rú jīn
    [释义] 惜:爱惜;墨:写字用的墨。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
    [出处] 宋 费枢《钓矶立谈》:“李营丘惜墨如金。”
  • 霄壤之别

    [拼音] xiāo rǎng zhī bié
    [释义] 天和地,一极在上,一级在下,比喻差别极大。
    [出处] 鲁迅《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》:“北平久不下雨,比之南方的梅雨天,真有‘霄壤之别’。”
  • 心术不正

    [拼音] xīn shù bù zhèng
    [释义] 指人用心不忠厚,不正派。
    [出处]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:“宫曰:‘汝心术不正,我故弃汝!’”
  • 喜从天降

    [拼音] xǐ cóng tiān jiàng
    [释义]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。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;也指为此特别高兴。
    [出处] 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:“贵脚踏贱地,使下官喜从天降。”
  • 兴师问罪

    [拼音] xīng shī wèn zuì
    [释义] 宣布对方罪状;发兵讨伐。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。兴、动:发动;师:军队;众:大队人马。
    [出处]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礼乐,下令国中,悉用蕃书、胡礼,自称大夏。朝廷兴师问罪。”
  • 心浮气躁

    [拼音] xīn fú qì zào
    [释义] 形容人性情浮躁,做事不踏实。
    [出处]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,也很少心浮气躁过,此刻是怎么回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