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shí běn shēng yì
[释义] 赔本的买卖
[出处]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如果有什么蠢人,不知此理,拒绝睡觉,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,这是蚀本生意。”
[拼音] shū hū dà yì
[释义]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,粗心
[出处] 孙犁《文林谈屑》:“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,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。”
[拼音] shǎ lǐ shǎ qì
[释义] 形容愚蠢、糊涂的样子
[出处]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,又蠢又笨,打铁不成,当鞋匠也不成。”
[拼音] tóng rì ér yǔ
[释义]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。意即相提并论;同等看待。语:谈论。
[出处]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!”
[拼音] tiān yóu jiā cù
[释义]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,为了夸大,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[出处] 屈兴栋《血战剑门关》:“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,常在首长身边转,把听来的一些话,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。”
[拼音] tiān cháng rì jiǔ
[释义] 时间长,日子久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天长日久,这等几间小屋子,弄一对大猱头狮子,不时的对吼起来,更不成事!”
[拼音] tiān xuán dì zhuàn
[释义] 指天地转动。比喻时事变迁。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。
[出处] 唐 元稹《望云雅马歌》:“天旋地转日再中,天子却坐明光宫。”
[拼音] tiān xià dì yī
[释义]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[出处]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孝文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。”
[拼音] tān xiǎo shī dà
[释义]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。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。
[出处]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权勋》:“齐王怒曰:‘若残竖子之类,恶能给若金?’与燕人战,大败,达子死,齐王走莒。燕人逐北入国,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。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。”
[拼音] tiān xià wéi gōng
[释义]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。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。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。
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[拼音] tú qióng bǐ xiàn
[释义]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。穷:尽;匕:匕首;短剑。
[出处]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三》:“轲既取图奉之,发图,图穷而匕首见。”
[拼音] tiān hán dì dòng
[释义] 天气非常寒冷;大地到处结冰。
[出处] 宋 王十朋《南州春色》词:“莫恨东风吹不到,著意挽春回,一任天寒地冻,南枝香动。”
[拼音] tiān bēng dì liè
[释义] 比喻重大的事变。崩:倒塌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,如天崩地裂,一件东西向前而坠。”
[拼音] tiān zhī jiāo zǐ
[释义] 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[拼音] tán xiào zì ruò
[释义] 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;有说有笑;同平常一样。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
[出处]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》:“宁受攻累日,敌设高楼。雨射城中,士众皆惧,惟宁谈笑自若。”
[拼音] tiān fǔ zhī guó
[释义] 天府:天生的仓库;国:地区。原指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的地区。后专指四川。
[出处]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”
[拼音] tōu jī mō gǒu
[释义] 指小偷小摸。也指乱搞男女关系。
[出处]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6回:“小人如今在此,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,几时是了;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,却不好?”
[拼音] tú láo wú yì
[释义] 白费劲,没有一点用处。
[出处] 宋 袁燮《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》:“夫溺于卑者,固不足论;而过于高者,徒劳无益。”
[拼音] tòng yǎng xiāng guān
[释义]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。
[出处] 明 杨士聪《玉堂荟记》下卷:“外而督抚,内而各部,无一刻不痛痒相关,凡奏书所不能及者。”
[拼音] tiān nù rén yuàn
[释义] 上天震怒;人民怨恨。形容作恶多端;激起普遍愤怒。
[出处]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