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蔫头耷脑

    [拼音] niān tóu dā nǎo
    [释义] 蔫:枯萎;耷:垂。没精打采的样子
    [出处]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,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,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,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。”
  • 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    [拼音] nìng wéi yù suì,bù wéi wǎ quán
    [释义] 宁做玉器被打碎,不做瓦器而保全。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,不愿丧失气节,苟且偷生。
    [出处] 《北齐书 元景安传》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”
  • 疲惫不堪

    [拼音] pí bèi bù kān
    [释义] 疲惫:极度疲乏;不堪:表示程度深。形容非常疲乏。
    [出处] 刘操南《武松演义》第十回:“犯人一上梃棍,坐卧不得,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,弄得疲惫不堪。”
  • 喷薄欲出

    [拼音] pēn bó yù chū
    [释义] 喷薄:气势旺盛;喷涌而出的样子;欲:将要。原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。后形容太阳将升上地平线时;光芒四射的样子。
    [出处] 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一轮朝日。”
  • 排难解纷

    [拼音] pái nàn jiě fēn
    [释义] 排:消除;难:危难;纷:纠纷。排除危难;调解纠纷。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;解决纷乱。
    [出处]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所贵于天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”
  • 拍案而起

    [拼音] pāi àn ér qǐ
    [释义] 案:几案;桌子。拍着桌子愤然而立。形容极度愤怒。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。
    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6回:“半氏大怒,拍案而起。”
  • 旁门左道

    [拼音] páng mén zuǒ dào
    [释义] 左:不正;门:派别;道:路。喻指思想体系。泛指不正派不正经的东西。
    [出处]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他骂吾教是左道旁门,不分披毛带角的人,湿生卵化之辈,皆可同群共处。”
  • 蚍蜉撼树

    [拼音] pí fú hàn shù
    [释义] 蚍蜉:一种大蚂蚁;撼:摇动。蚂蚁摇动树木;比喻不自量力;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。
    [出处] 唐 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  • 盘马弯弓

    [拼音] pán mǎ wān gōng
    [释义] 盘马:骑着马绕圈子跑;弯弓:拉弓准备发射。骑马盘旋张弓欲射。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。
    [出处] 唐 韩愈《雉带箭》诗:“将军欲以巧伏人,盘马弯弓惜不发。”
  • 贫病交加

    [拼音] pín bìng jiāo jiā
    [释义] 交:一齐;同时;加:压上。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。
    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暮年之人,那禁得贫病交攻,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。”
  • 破绽百出

    [拼音] pò zhàn bǎi chū
    [释义] 绽:裂开;破绽:指衣服上的裂口。形容说话、做事漏洞很多。
    [出处] 宋 李侗《李廷平集 答问下》:“却回头看释氏之书,渐渐破绽百出。”
  • 匹马单枪

    [拼音] pǐ mǎ dān qiāng
    [释义]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。
    [出处] 宋 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 汝州南院和尚》:“问:‘匹马单枪来时如何?’师曰:‘待我斫棒。’”
  • 破门而出

    [拼音] pò mén ér chū
    [释义] 打破门冲了出去。比喻坏人急迫地跳出来干坏事或比喻克服种种限制。
    [出处] 廖沫沙《“史”和“戏”》:“而你却开始‘破门而出’了,历史家,却来写戏。”
  • 判若两人

    [拼音] pàn ruò liǎng rén
    [释义] 判:判断;评定;若:好像。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;好像两个人一样;截然不同。
    [出处]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,本是何等通融、何等迁就,何以如今判若两人?”
  • 皮开肉绽

    [拼音] pí kāi ròu zhàn
    [释义] 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
    [出处] 元 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。”
  • 贫贱之交

    [拼音] pín jiàn zhī jiāo
    [释义]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 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'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'弘曰:'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'”
  • 平头百姓

    [拼音] píng tóu bǎi xìng
    [释义] 平头:古人不做官的人。指普通百姓
    [出处]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,扒粪的,不过是平头百姓。”
  • 平平静静

    [拼音] píng píng jìng jìng
    [释义] 安宁,没有骚扰动荡
    [出处] 邓小平《在武昌、深圳、珠海、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》:“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,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,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、稳稳当当。”
  • 平民百姓

    [拼音] píng mín bǎi xìng
    [释义] 指普通百姓
    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,还造得许多恶业否?”
  • 凭空臆造

    [拼音] píng kōng yì zào
    [释义] 臆:主观。毫无根据地编造、虚构
    [出处] 清·江藩《经解入门》:“凭空臆造,蔑古又熟甚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