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jí lè shì jiè
[释义] 佛教指阿弥陀佛成道时所居住的乐土;是一块可以摆脱人间一切烦恼的净土。后泛指无忧无虑、快乐如意的理想境界。
[出处] 《阿弥陀经》:“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”
[拼音] jié hòu yú shēng
[释义] 劫:灾难。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。
[出处] 清 丘逢甲《岭云海日楼诗钞》:“归飞越鸟恋南枝,劫后余生叹数奇。”
[拼音] jiǔ sè zhī tú
[释义] 嗜酒好色的人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以后相处的虽多,都是豪华之辈,酒色之徒,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,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。”
[拼音] jiàng xīn dú yùn
[释义] 运:运用;形容构思独创;匠心:能工巧匠的构思;泛指巧妙的心思。多指文学作品等构思独特、精巧。
[出处] 唐 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独妙。”
[拼音] jié fù jì pín
[释义] 劫:夺取;济:救济。强夺富人的财物;救济穷苦的百姓。
[出处] 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25回:“ 劫富济贫,自张一帜。”
[拼音] jié zé ér yú
[释义] 竭:弄尽;泽:池塘;渔:捕鱼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;只顾眼前。也比喻残酷榨取。
[出处]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义赏》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。”
[拼音] juān qì qián xián
[释义] 抛弃旧有的嫌隙。
[出处] 汉 王褒《九怀 株昭》:“瓦砾进宝兮,捐弃随和。”
[拼音] jīng jiǔ bù xī
[释义] 经:经过;息:停息。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;多指掌声或欢呼声。
[出处] 刘坚《草地晚餐》:“人群沸腾起来,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。”
[拼音] jué dài jiā rén
[释义] 佳人:美人;绝代:冠绝当代。当世无双的美人。
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》:“延年侍上起舞。歌曰:‘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’”
[拼音] jìn zài méi jié
[释义] 睫:眼睫毛。近得像在眼前一样。也形容事情紧迫。
[出处]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[拼音] jiù kǔ jiù nàn
[释义]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。
[出处]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虽不会法灸神针,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。”
[拼音] jǔ shǒu zhī láo
[释义] 举:抬起。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;毫不费力。
[出处] 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[拼音] jǔ shǒu tóu zú
[释义] 投足:踏脚。一抬手一踏脚。形容轻而易举;毫不费力。
[出处] 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[拼音] jīng wèi fēn míng
[释义] 古人认为;渭河水清;泾河水浊;两水合流后;清浊依旧分明。比喻是非清楚;容易区别。
[出处] 唐 李德裕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遇物而泾渭自分,立诚而风雨如晦。”
[拼音] jiā tú bì lì
[释义] 徒:只,仅仅。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。形容十分贫困,一无所有。
[出处] 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
[拼音] jīng jí cóng shēng
[释义] 荆棘:荆条蒺藜;丛:聚集成堆。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。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,困难极多。
[出处]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此时家难未靖,荆棘丛生,一经还乡,存亡莫保,臣稍知利害,岂肯自投罗网。”
[拼音] jiāo hèng bá hù
[释义] 骄横:傲慢专横;跋扈:专横暴戾。形容为人专横暴戾,不可一世
[出处] 钱宁《圣人》第20章:“为父的季平子,生前骄横跋扈,生下的儿子季桓子,却是孱弱窝囊。”
[拼音] jǐn shèn cóng shì
[释义] 细心慎重地处事
[出处] 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,都应谨慎从事。”
[拼音] kuáng fēng nù háo
[释义] 怒:愤怒;发怒;号:号叫。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。
[出处] 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[拼音] kǔ dà chóu shēn
[释义]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。
[出处] 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四章:“在山路上,二柱很少讲话,冯均却摸到他一点~的家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