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chéng shuāng chéng duì
[释义] 见“成双作对”。
[出处]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讲到姐姐今日这喜事,不但有媒有妁,并且不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,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。”
[拼音] cún xīn bù liáng
[释义] 存心: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。指存着坏心眼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六回:“他不服查账,非但是有弊病,一定是存心不良的了。
[拼音] càn làn duó mù
[释义] 五光十色令人眩目
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1卷:“梦见天上五色云霞,灿烂夺目。”
[拼音] chuī chuī pāi pāi
[释义] 阿谀逢迎,过分称颂、赞许
[出处] 邓小平《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》:“反而觉得那些拉拉扯扯、吹吹拍拍的人对他很好,对他有温暖,而这种东西就是一种腐蚀剂。”
[拼音] cóng cóng róng róng
[释义] 留有足够的时间,而且常常有余
[出处]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必须放他进内,从从容容,慢慢为之方可。”
[拼音] chén bù zhù qì
[释义] 易激动,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
[出处] 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,还是沉不住气呀!”
[拼音]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
[释义] 峦:连绵的山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,连绵不断。
[出处] 唐·徐光溥《题黄居寀秋山图》:“秋来奉诏写秋山,写在轻绡数幅间;高低向背无遗势,重峦叠嶂何孱颜。”
[拼音] cán gēng shèng fàn
[释义] 吃剩的饭菜,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
[出处] 梁实秋《穷》:“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。”
[拼音] dà zhì dà yǒng
[释义]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。
[出处] 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,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。”
[拼音] dǎn chàn xīn jīng
[释义] 颤:发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
[出处] 元 施惠《幽闺记 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[拼音] diū kuī qì jiǎ
[释义] 盔:作战时用的金属防护帽;甲:作战时穿的金属防护衣。为了逃命;把盔和甲都丢掉了。形容打败仗时逃命的狼狈情形。
[出处] 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:“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”
[拼音] diū sān là sì
[释义] 丢掉这些;又遗漏那些。形容马虎健忘;顾此失彼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俗语说的: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笑话。”
[拼音] dà sì huī huò
[释义] 大肆:任意;放纵。无节制地大量花钱。
[出处]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自己依旧大肆挥霍,三千两银子还一个人情债,简直毫无心肝。”
[拼音] dé dào duō zhù
[释义]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
[出处]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”
[拼音] duō zāi duō nàn
[释义] 指灾难深重
[出处] 郭沫若《伟大的爱国诗人——屈原》:“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,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,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。”
[拼音] dá guān guì rén
[释义]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。
[出处]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九卷:“京师都会,好恶万端贵人,达官盈门。”
[拼音] dǎ luò shuǐ gǒu
[释义]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。
[出处] 瞿秋白《序言》:“鲁迅的著名的‘打落水狗’真正是反自由主义,反妥协主义的宣言。”
[拼音] dà bù liú xīng
[释义] 流星:比喻走得快。形容步子很大;走得飞快。
[出处]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六:“他在爬犁的近边,大步流星地走着。”
[拼音] dà chù luò mò
[释义]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;着意下功夫。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;抓住关键。
[出处]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,真正阔的笔!看你不出,倒是个大处落墨的!”
[拼音] dà cí dà bēi
[释义] 慈:仁爱;悲:怜悯。佛家用语。爱一切众生的大慈;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。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;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。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;肯于施舍救助。
[出处] 《法华经 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无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