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kuī rán bù dòng
[释义] 高大挺立;难以撼动。
[出处]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诠言训》:“至德,道者丘山,嵬然不动,行者以为期也。”
[拼音] liú yú dì
[释义] 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,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
[出处]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11卷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[拼音] lā lā chě chě
[释义] 原指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推拉动作。比喻不干脆;不痛快。现在常用来形容拉私人关系的不正之风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黛玉将手一摔道:‘谁和你拉拉扯扯的!一天大似一天,还这么涎皮赖脸的。’”
[拼音] lì suǒ bù jí
[释义] 及:达到。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。
[出处] 宋 释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:“平生所未见之文,公力所不及之义,备聚其中。”
[拼音] líng yá lì chǐ
[释义] 伶、俐:聪明、灵俐、乖巧。口齿灵活;说话利落。形容会说会道;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。也作“俐齿伶牙。”
[出处] 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讲三干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,损人行止。”
[拼音] liú yǒu yú dì
[释义]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;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。
[出处]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68章:“他们显然具有‘化大事为小事’的用心,为下一步‘打退堂鼓’留有余地。”
[拼音] lüè shèng yī chóu
[释义] 筹:筹码;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;多用竹子制成。指比较之下;稍强一点。
[出处] 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哥哥虽稍胜一筹,而无告语则同,无戚友之助亦同,所幸者生为男子耳,结局纵胜妹十倍也。”
[拼音] liáng yǒu bù qí
[释义] 莠: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。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。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。
[出处]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至我辈中,好丑不一,亦如人类之内,良莠不齐。”
[拼音] làng zǐ huí tóu
[释义] 浪子:游手好闲、不务正业的人;回头:回心悔悟。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。
[出处] 明·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:“浪子回头,仍不惭为君子。”
[拼音] lí qún suǒ jū
[释义] 索:单独;居:起居;生活。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
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”
[拼音] lěng yǎn páng guān
[释义] 冷:冷漠;冷淡;冷静;眼:目光;表情神态。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。形容置身事外;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。
[出处] 宋 朱熹《答黄直卿》:“冷眼旁观,手足俱露,甚可笑也。”
[拼音] liáo shèng yú wú
[释义] 聊:稍稍;稍微。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。
[出处] 晋 陶潜《和刘柴桑》诗:“弱女虽非男,慰情聊胜无。”
[拼音] lìng rén zuò ǒu
[释义]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
[出处] 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,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。”
[拼音] lín lí jìn zhì
[释义] 淋漓:尽情;畅快;尽致:达到极点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、表现了出来。
[出处] 明 李清《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》:“叙次大内规制井井,而所纪客氏、魏忠贤骄横状,亦淋漓尽致,其为史家必采无疑。”
[拼音] lái rì fāng cháng
[释义] 来日:未来的日子。方:正。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。表示事有可为。
[出处] 宋 文天祥《与洪瑞明云岩书》:“某利郡后,颇与郡人相安,日来四处无虞,早收中熟,觉风雨如期,晚稻亦可望,惟是力绵求牧,来日方长。”
[拼音] làng jì jiāng hú
[释义] 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处。
[出处]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
[拼音] lín zhèn mó qiāng
[释义] 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。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0回:“‘临阵磨枪’也不中用!有这会子着急,天天写写念念,有多少完不了的?”
[拼音] lǎo chéng chí zhòng
[释义] 老成:老练成熟;持重:稳重;不轻浮。原指年老有德;后形容人阅历多;稳重有经验;态度沉稳;不轻举妄动。
[出处] 《宋史 种师中传》:“师中老成持重,为时名将,诸军自是气夺。”
[拼音] liū xū pāi mǎ
[释义] 比喻讨好奉承。
[出处]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8章:“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,溜须拍马,可神气啦。”
[拼音] lǎo yú shì gù
[释义] 老于:老练;有经验;世故:处世的经验。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。
[出处] 唐 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