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jǔ shì zhǔ mù
[释义] 举:全;瞩目:注视。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。
[出处] 战国 楚 屈原《渔夫》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。”《国语 晋语》:“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。”
[拼音]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
[释义] 精减人员;紧缩机构。
[出处] 《南史 陈暄传》:“徐陵为吏部尚史,精简人物。”
[拼音] jú cù bù ān
[释义] 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举止受约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静的样子。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2回:“昭公虽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礼稍减于昔日。祭足亦觉跼蹐不安,每每称疾不朝。”
[拼音] jī zhòng yào hài
[释义] 要害:易于致命的部位,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。正打中致命的部位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 来歙传》:“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,中臣要害。”
[拼音] jià lián wù měi
[释义] 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[拼音] jū xīn bù liáng
[释义] 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。
[出处]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。”
[拼音] jǔ zhǐ dà fāng
[释义] 举动不俗气,不做作。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,堂堂正正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
[拼音] kāng kǎi jiù yì
[释义] 慷慨:意气昂扬。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。
[出处] 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 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[拼音] kāi juàn yǒu yì
[释义] 开卷:打开书本;益:益处;收获。打开书来看;就会有收获。
[出处] 晋 陶潜《与子俨等疏》:“开卷有得,便欣然忘食。”
[拼音] kuān dà wéi huái
[释义] 宽大:对人宽宏大量;怀:胸怀。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。
[出处] 冯玉祥《我所认识的蒋介石》第71章:“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,不为己甚。”
[拼音] kōng huà lián piān
[释义] 连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话,缺乏具体内容。
[出处]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:空话连篇,言之无物。”
[拼音] kǔ xīn jīng yíng
[释义] 苦心:用心劳苦。经营:筹划;安排。用尽心思筹划安排。
[出处] 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四回:“但专制政体不除,任凭你君相恁地苦心经营,民力是断不能发达的。”
[拼音] kǎn kǎn ér tán
[释义] 侃侃: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。指理直气壮、不慌不忙地讲话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。”
[拼音] kuáng fēng bào yǔ
[释义]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
[出处] 宋 梅尧臣《惜春三月》之二:“前日看花心未足,狂风暴雨忽无凭。”
[拼音] kāng kǎi chén cí
[释义] 慷慨:意气激昂;情绪激动;陈:述说。意气昂扬;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。也作“慷慨陈义”。
[出处] 宋 陆九渊《荆国文公祠堂记》:“则畴昔从容问学,慷慨陈义,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。”
[拼音] kàn pò hóng chén
[释义] 红尘:佛家称人世间。看破人生事情;对一切持超脱态度。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。
[出处]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看这话头,他明明看破红尘,贪图仙景,任俺寻找,总不出来。”
[拼音] kè gǔ chóu hèn
[释义]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。
[出处]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,哪来的刻骨仇恨?”
[拼音] kuā dà qí cí
[释义] 词:言论。语言夸张;超过事实。
[出处]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
[拼音] kè zhōu qiú jiàn
[释义] 舟:船;求:寻找;寻求。在船上刻记号;寻找失落水中的剑。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;死守教条;拘泥固执;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。
[出处]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[拼音] kōng kǒu wú píng
[释义]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
[出处]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空口无凭的话,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