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bái rì zuò mèng
[释义]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。同“白日做梦”。
[出处] 刘绍棠《狼烟》二十二:“金镶玉走进舱去,嘻笑道:‘老昏君白日作梦,自以为是九五之尊,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,迎接一位七品县令。’”
[拼音] bèn kǒu zhuō shé
[释义] 没有口才,不善言谈
[出处] 秦兆阳《在田野上前进》第一章:“部队作风,说话又尖又硬,丝毫不留情面,又满有一套理论,笨口拙舌的大老粗。”
[拼音] bù míng zhēn xiàng
[释义] 明:了解清楚;真相:本来面目。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
[出处]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关于新文字》:“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,来胡说八道,欺骗不明真相的人。”
[拼音] bì bù kě shǎo
[释义] 绝对需要,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
[出处]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9回:“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[拼音] bàn xīn bàn yì
[释义] 半:不完全。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,不十分热心地,只是敷衍应付
[出处] 毛泽东《坚持艰苦奋斗,密切联系群众》: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。”
[拼音] bìng jiān zuò zhàn
[释义] 密切配合,一起打仗。比喻团结合作,共同完成某项任务
[出处]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,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。”
[拼音] bì kǒu bù tán
[释义]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
[出处] 沈从文《边城》:“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,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,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。”
[拼音] chēng mù jié shé
[释义] 瞠:瞪着眼睛;结舌:翘起舌头落不下。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;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。也作“结舌瞠目”。
[出处] 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[拼音] chì shēn luǒ tǐ
[释义] 赤:光着。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。
[出处]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耀武扬威,辱骂不绝;多有解衣卸甲,赤身裸体,或谁或坐。”
[拼音] chōu liáng huàn zhù
[释义] 比喻暗中捣鬼;以假代真。
[出处]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我不会说笑话,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。”
[拼音] chuàn tōng yī qì
[释义] 串通:互相勾结。暗中勾结;互相配合;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鸳鸯听了,便红了脸,说道:‘怪道,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!’”
[拼音] cǐ qǐ bǐ fú
[释义] 此:这;这个;彼:那;那个;伏:低下去。这里起来;那里下去。形容联系紧密;互相配合行动。也作“此伏彼此”、“此起彼落”。
[出处] 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鸟毕骇,兽咸作,草伏木栖,寓居穴托,起伏集此。”
[拼音] cóng cháng jì yì
[释义] 长:放长时间;计议: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;仔细地考虑;商量。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。
[出处]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且待女孩儿到来,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,有何不可?”
[拼音] cóng tóu zhì wěi
[释义] 由开头到末尾。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。也作“从头到底”、“从头到尾”。
[出处] 宋 朱熹《答吕伯恭(其三三)》:“不免索性说了,从头彻尾,只是此一个病根也。”
[拼音] chí yí bù jué
[释义] 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
[出处] 《隋书 段文振传》:“迟疑不决,非上策也。”
[拼音] chū hū yì wài
[释义] 用于意想、预料之外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,蔫蔫儿的受了,自己倒出乎意外,一时抓不着话岔儿。”
[拼音] cǎn bù rěn dǔ
[释义] 睹:看。情景凄惨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
[出处]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[拼音] cǎn jué rén huán
[释义] 惨:狠毒;残酷;绝:穷尽;人寰:人世;人间。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。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。
[出处] 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》:“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,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。”
[拼音] cāng huáng shī cuò
[释义] 仓皇:匆忙而又慌张;措:措置;安排。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[出处] 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》:“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,要胸中有守而然,异乎仓皇失措,遽变前说者也。”
[拼音] cāng hǎi sāng tián
[释义] 沧海:大海;桑田:种桑树的地;泛指农田。大海变成农田;农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也作“桑田沧海”;又简称“沧桑”。
[出处] 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