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凤采鸾章

    [拼音] fèng cǎi luán zhāng
    [释义]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。
    [出处] 南朝·梁·沈约《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》:“凤采鸾章,霞鲜锦缛。”
  • 风流冤孽

    [拼音] fēng liú yuān niè
    [释义] 男女风情事而造成的冤仇罪孽。
    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因近来风流冤孽,缠绵于此处,是以前来访察机会,布散相思。”
  • 凤舞龙蟠

    [拼音] fèng wǔ lóng pán
    [释义] 凤凰飞舞,蛟龙盘曲。形容相配得当。
    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四回:“不想这一拜,恰恰的合成一个‘名花并蒂’,俨然是金厢玉琢,凤舞龙蟠!”
  • 丰屋之祸

    [拼音] fēng wū zhī huò
    [释义] 见“丰屋之戒”。
    [出处] 陈寿《三国志·辛毗杨阜高堂隆传》:“《易》曰:‘丰其屋,蔀其家,窥其户,閴其无人’。王者以天下为家,言丰屋之祸,至于家无人也。”
  • 丰屋之戒

    [拼音] fēng wū zhī jiè
    [释义] 《易·丰》:“《象》曰:‘丰其屋’,天际翔也。”高亨注:“‘丰其屋’,言贵族在位之时,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,故能大其屋也。”后以“丰屋之戒”、“丰屋之祸”、“丰屋之过”谓高大其屋,将有覆家之祸,应引以为戒。
    [出处] 《易·丰》:“《象》曰:‘丰其屋’,天际翔也。”高亨注:“‘丰其屋’,言贵族在位之时,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,故能大其屋也。”
  • 风行革偃

    [拼音] fēng xíng gé yǎn
    [释义] 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。
    [出处] 《论语 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  • 浮瓜沈李

    [拼音] fú guā shěn lǐ
    [释义] 亦作“浮瓜沉李”。语出三国魏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于清泉,沈朱李于寒水。”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。后因以“浮瓜沈李”代指消夏乐事。
    [出处] 语出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於清泉,沈朱李於寒水。”亦作“浮瓜沉李”。
  • 发怒穿冠

    [拼音] fà nù chuān guān
    [释义] 毛发竖起的样子。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    [出处] 三国 魏 曹植《鼙舞歌五首》之五:“张目决眦,发怒穿冠。”
  • 发植穿冠

    [拼音] fà zhí chuān guān
    [释义] 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    [出处] 《淮南子 泰族训》:“荆轲西刺秦王,高渐离、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,闻者瞋目裂眦,发植穿冠。”
  • 燔书阬儒

    [拼音] fán shū gāng rú
    [释义] 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同“焚书坑儒”。
    [出处] 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昭王曾孙政并六国,称皇帝,负怙威,燔书阬儒,自任私智。”
  • 反听收视

    [拼音] fǎn tīng shōu shì
    [释义] 不听不视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    [出处] 宋˙范仲淹《蒙以养正赋》:“务实去华,育德之方斯在;反听收视,养恬之义相应。”
  • 妇人孺子

    [拼音] fù rén rú zǐ
    [释义] 妇女孩子。
    [出处] 《教战守策》:“今者治平之日久,天下之人骄惰脆弱,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。”
  • 膏唇试舌

    [拼音] gāo chún shì shé
    [释义] 用膏涂嘴唇,用巾揩舌头。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·宦者吕强传》:“群邪项领,膏唇试舌,竞欲咀嚼,造作飞条。”
  • 古调单弹

    [拼音] gǔ diào dān tán
    [释义]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。
    [出处] 唐·刘长卿《听弹琴》诗:“泠泠七弦上,静吹松风寒。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。”
  • 过而能改

    [拼音] guò ér néng gǎi
    [释义]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
    [出处]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
  • 归正守丘

    [拼音] guī zhèng shǒu qiū
    [释义] 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
    [出处]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  • 呷醋节帅

    [拼音] gā cù jié shuài
    [释义]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,一日军宴,军吏误以醋酌迪简,以军使李景略严暴,恐罪及军吏,乃强饮之,吐血而归。军中闻者皆为感泣。及景略卒,军中请以为主,官至易定节度使,时人呼为呷醋节归。见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。
    [出处]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,一日军宴,军吏误以醋酌迪简,以军使李景略严暴,恐罪及军吏,乃强饮之,吐血而归。军中闻者皆为感泣。及景略卒,军中请以为主,官至易定节度使,时人呼为呷醋节归。见唐·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。
  • 感戴二天

    [拼音] gǎ dài èr tiān
    [释义]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、艰难、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。
  • 肝髓流野

    [拼音] gān suǐ liú yě
    [释义]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
    [出处] 《旧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与贼肝髓流野,得复宗庙,遗老残民闻舆马音,流涕相欢。”
  • 膏唇岐舌

    [拼音] gāo chún qí shé
    [释义] 犹言膏唇拭舌。岐舌,谓舌头上耍花招,说话反复无常。
    [出处] 清·钱谦益《复李叔则书》:“生平迂愚,耻以文字媚人,况敢膏唇岐舌,以诳知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