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睹微知着

    [拼音] dǔ wēi zhī zhù
    [释义] 微:细小;着:显着。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。
    [出处] 《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》:“仆中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着,窃度主人之心。,岂谓三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。?”
  • 堆金迭玉

    [拼音] duī jīn dié yù
    [释义] 形容财富极多。
    [出处] 唐 韩愈《华山女》诗:“抽钗脱钏解环佩,堆金迭玉光青荧。”
  • 对症之药

    [拼音] duì zhèng zhī yào
    [释义] 针对病根下的药。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。
    [出处] 《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》:“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'寻当下之,延当发汗。'或难其异,佗曰:'寻外实,延内实,故治之宜殊。'即各与药,明旦并起。”
  • 多文强记

    [拼音] duō wén qiáng jì
    [释义] 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    [出处] 《荀子 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,君子贱之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》:“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,余杭人也,辩才冠众,多闻强记,时天台人推为杰出。”
  • 大梦方醒

    [拼音] dà mèng fāng xǐng
    [释义]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从长期的错误、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。同“大梦初醒”。
    [出处] 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 俄侵外蒙、英侵西藏》:“跪读之下,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,而活佛指示详明,譬如大梦方醒,群疑尽释,欣感无已。”
  • 当家立事

    [拼音] dāng jiā lì shì
    [释义] 主持家业。
    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一回:“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,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,将股子跌折。宝玉因叹道:‘蠢才,蠢才!将来怎么样?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,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?’”
  • 东闯西走

    [拼音] dōng chuǎng xī zǒu
    [释义] 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。
    [出处]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“都是你这老不贤,养这祸根,终日纵他性子,任他东闯西走,惹祸招非,如今弄出事来了。”
  • 独运匠心

    [拼音] dú yùn jiàng xīn
    [释义] 匠心:精巧的心思。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。
    [出处] 郑逸梅《艺坛百影 陈从周与纽约明轩》:“他的旁艺,如制缠枝杖,独运匠心,修短适度,且刻铭识,以贻朋友,大有庾子三所谓‘秋藜促节,白藋同心’之致。”
  • 断简遗编

    [拼音] duàn jiǎn yí biān
    [释义] 简: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。编:穿简的皮条。指残缺不全的古籍。
    [出处] 唐 陆龟蒙《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》诗之三:“青箱有意终须续,断简遗编一半通。”
  • 顿足失色

    [拼音] dùn zú shī sè
    [释义] 顿足:跺脚。失色:因惊恐而变以脸色。形容十分惊慌。
    [出处]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促织》:“成仓猝莫如所救,顿足失色。”
  • 思断义绝

    [拼音] ēn duàn yì jué
    [释义] 感情破裂。多指夫妻离异。
    [出处] 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咱两个思断义绝,花残月缺,再谁恋锦帐罗帏。”
  • 鹅湖之会

    [拼音] é hú zhī huì
    [释义] 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在信州(今江西上饶)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。由吕祖谦邀集,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。在治学方法上,朱熹主张“先道问学”和“即物而穷其理”,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;陆九渊主张“尊德性”和“发明本心
    [出处] 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在信州(今江西上饶)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。由吕祖谦邀集,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。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。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,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。
  • 二心三意

    [拼音] èr xīn sān yì
    [释义] 想这样又想那样。形容意念不专,主意不定。同“三心二意”。
    [出处] 明 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六回:“念佛是一桩正事,岂有二心三意?”
  • 耳闻不如面见

    [拼音] 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
    [释义]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。
    [出处] 汉朝刘向《说苑 政理》:“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”
  • 非分之财

    [拼音] fēi fèn zhī cái
    [释义]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。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。
  • 反戈相向

    [拼音] fǎn gē xiāng xiàng
    [释义] 戈:古代的兵器;向:对着。掉转兵器,相与对立。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。
    [出处] 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前徙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”
  • 分钗破镜

    [拼音] fēn chāi pò jìng
    [释义]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。
    [出处] 南朝·陈·徐德言《破镜》诗:“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未归,当复姮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”
  • 风雨不测

    [拼音] fēng yǔ bù cè
    [释义]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。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。
    [出处]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谁知好事多磨,风云不测,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,上本参论他赃私,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,免不得收下监中。”
  • 蜚短流长

    [拼音] fēi duǎn liú cháng
    [释义] 指散播谣言,中伤他人。
    [出处]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封三娘》:“造言生事者,蜚短流长,所不堪受。”
  • 焚符破玺

    [拼音] fén fú pò xǐ
    [释义] 烧毁信符,打碎玉印。意思是抛弃仁圣知识,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;毁掉珍珠宝玉,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;烧掉信符,打碎玉印,人民自然朴素无欲;打破容器,折断秤杆,人民自然不争。
    [出处] 《庄子·外篇·胠箧第十》:故绝圣弃知,大盗乃止;擿玉毁珠,小盗不起;焚符破玺,而民朴鄙;掊斗折衡,而民不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