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shān zōu hǎi shì
[释义]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。
[出处] ?
[拼音] tàn guān zhǐ yǐ
[释义]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。
[出处]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记载: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,看到舜时的乐舞,十分赞美,说:“观止矣。”
[拼音] tǔ rǎng xì liú
[释义] 土壤:泥土;细流:小河。比喻细小的事物。也指事物虽甚细微,但不断积累,即能发挥巨大作用。
[出处]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是以太山不让土穰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[拼音] tè tè tǎn tǎn
[释义] 心神不安,胆怯。
[出处]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从来驳驳劣劣,世不曾忑忑忐忐,打熬成不厌天生敢。”
[拼音] tiǎn yán rén shì
[释义] 腼颜:表现出惭愧的脸色。形容丧气失节,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。
[出处] 《晋书 郗鉴传》:“岂可偷生屈节,腼颜天壤邪!”
[拼音] tiě bǐ wú sī
[释义]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。
[出处]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八篇:“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,照手一抢,把管笔夺将下来,说道,‘铁笔无私。’”
[拼音] tǔ sǐ fú jǔ
[释义] 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
[出处] 《吕氏春秋 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[拼音] tuì ràng xián lù
[释义] 退让:辞职的谦词;贤路:贤才仕进路。辞官退隐,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。
[出处] 《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愿归丞相侯印,乞骸骨归,避贤者路。”
[拼音] tuì shí cóng róng
[释义] 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,仪容从容自得,可为楷模。语本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郑玄笺:“退食,谓减膳也。自,从也。从于公,谓正直顺于事也。委蛇,委曲自得之貌。节俭而顺心志定,故可自得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南国化文王之政,在位皆节俭正直,故诗人美
[出处] 语出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郑玄笺:“退食,谓减膳也。自,从也。从于公,谓正直顺于事也。委蛇,委曲自得之貌。节俭而顺心志定,故可自得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南国化文王之政,在位皆节俭正直,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,而从容自
[拼音] tái jiǎo dòng shǒu
[释义] 指一举一动。
[出处] 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一:“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,当年做过生意,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,看一看黄道黑道。”
[拼音] tǎn tǎn tè tè
[释义] 心神不安,胆怯。同“忑忑忐忐”。
[出处]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四折:“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语谩支吾,当初当也波初,俺也拚的厮挺触。”
[拼音] táng yú zhī zhì
[释义] 唐虞:唐尧、虞舜,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。旧指上古政治清明,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。
[出处] 《古文观止 王鏊〈亲政篇〉》:“吴楚材等尾批‘谁谓唐虞之治,不可见于今哉。’”
[拼音] tī chōu tū shuā
[释义]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,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。亦作“剔抽禿揣”。
[出处] 元 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四折:“休惊吓着他,你看这小厮到这开封府里,吓的他眼脑剔抽秃刷的。”
[拼音] tī chōu tū chuǎi
[释义] 形容着急时眼睛迅速转动,或仔细打量别人的样子。同“剔抽禿刷”。
[出处] 元 李直夫《虎头牌》第一折:“为什么獐獐狂狂便待要急张拒遂的褪,眼脑又剔抽秃揣的慌?”
[拼音] tì sì liú lián
[释义] 鼻涕眼泪直往下流。形容痛哭流涕。
[出处] 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孔时为太常,形素羸瘦,着重服,竟日涕泗流涟,见者以为真孝子。”
[拼音] tōng dá ān liàn
[释义] 通达:明白;谙练:熟悉,熟练。深知人情事理,处理问题老练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,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,他也不明白的理?”
[拼音] tòng jiǎo qióng pò
[释义] 竭尽全力剿灭追杀。
[出处] 清 王韬《瓮牑余谈 贼中悍酋记》:“一鼓而歼之,乃西窜慈野,痛剿穷迫。斩获无数。”
[拼音] wù wù cóng duǎn
[释义] 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,不十分苛责。
[出处] 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,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”
[拼音] wǎng fǎn tú láo
[释义] 徒劳:白花力气。来回白跑。
[出处]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:“大夫今日见谕,公则公言之,私则私言之,不必效舌剑唇枪,徒劳往返耳。”
[拼音] wèi yú bù xìn
[释义] 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。
[出处] 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:“谓予不信,有如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