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zhěng zhěng jié jié
[释义] 端方严肃貌。
[出处] 宋·曾敏行《独醒杂志》卷八:“入其门,升其堂,整整截截,动有条理。”
[拼音] zhèng zhòng qí cí
[释义]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他才恭肃其貌,郑重其辞说道:‘年兄!你今日束修来见我,其实惭愧。’”
[拼音] zhì chéng gāo jié
[释义] 至:最。最忠诚,最高尚的节操。形容人品高尚。
[出处] 《魏书·儒林传·徐遵明传》:“至诚高节,堙没无闻,朝野人士,相与嗟悼。”
[拼音] zhì dé qì yíng
[释义] 犹志得意满。
[出处] 清·李伯元《南亭笔记》卷四:“王志得气盈,不以巡抚置意中。每诣院谒巡抚,仰面视天,言如泉涌。”
[拼音] zhǐ fāng huà yuán
[释义] 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。
[出处] 明·宋濂《王府君墓志铭》:“或共其议论,辄掀眉吐气,指方画圆,滚滚数千言不休。”
[拼音] zhī fù yè cóng
[释义] 枝叶附从于树干。比喻依附的部属。
[出处] 《文选 陈琳》:“丞相(指曹操)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必当枭夷,至于枝附叶从,皆非诏书所特禽疾。”
[拼音] zhī fù yǐng cóng
[释义] 枝条附着树干,影子随从形体。比喻追随模访。
[出处] 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 杂文》:“自桓麟《七说》以下,左思《七讽》以上,枝附影从,十有余家。”
[拼音] zhī jǐ zhī yù
[释义] 遇:待遇。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。形容受到赏识。
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5回:“吾以羁旅亡命,受齐侯知己之遇,今日不能出力,反害偻堙,殆天意也!”
[拼音] zhǐ kōng huà kōng
[释义] 谓故弄玄虚。
[出处] 元·王晔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非是我指空话空,做这等巧神通,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。”
[拼音] zhǐ lǐ tuī zhāng
[释义] 谓相互推委,逃避责任。
[出处] 清·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钱谷·比较》:“临期听比,无指李推张之弊。”
[拼音] zhí méi nù mù
[释义] 形容发怒的样子。
[出处] 端木蕻良《科尔沁旗草原》十七:“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,直眉怒目骂他。”
[拼音] zhǐ qīn tuō gù
[释义] 指为亲戚,假托故旧。谓攀附有权势的人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指亲托故厮还,趋时附势故相干。”
[拼音] zhī rén xià shì
[释义] 知:识别。下士:屈己尊人。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。
[出处] 明·李贽《焚书·复麻城人书》:“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,识才尊贤又如此。”
[拼音] zhì shuāng mù lù
[释义] 迎着霜,顶着露。形容奔波劳苦。
[出处] 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僦居》:“栉霜沐露多劳顿,喜借得一帆风顺。”
[拼音] zhī xiū shí lián
[释义] 羞:羞愧。廉:廉耻。指人知道羞愧、廉耻。形容有修养。
[出处]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·玉工伤感》:“小妮子非抛闪,知羞识廉。”
[拼音] zhì yí biàn huò
[释义] 谓提出疑问,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、辨析。
[出处] 明·朱衡《道南源委》卷三:“[张彦清]初从朱子游,得其大旨,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,造谐益深。”
[拼音] zhì zūn zhì guì
[释义] 至:极。极其尊贵。
[出处] 汉·荀悦《前汉纪·宣帝纪三》:“出门则乘骈辎,下堂则从傅母,进退则鸣佩玉,内饰则结纫绸缪。此则至尊至贵所以自敛,制不自恣纵之义也。”
[拼音] zhōng bù bì wēi
[释义] 忠:忠于。避:回避。忠于职守,不回避危险,
[出处] 《晏子》:“忠不避危,爱无恶言。”
[拼音] zhòng hǔ tóng xīn
[释义]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。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,力量会更大。
[出处]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五十七回:“三山聚义打青州,众虎同心归水泊。”
[拼音] zhòng jīn jiān zǐ
[释义] 谓一门中有数人佩金印紫绶,极言荣显。秦汉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绶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宦者传·吕强》:“中常侍曹节、王甫、张让等,及侍中许相,并为列侯……又并及家人,重金兼紫,相继为蕃辅。”李贤注:“金印紫绶。重、兼,言累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