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虚延岁月

    [拼音] xū yán suì yuè
    [释义] 虚:空,白白地;延:拖延。白白地拖延时间
    [出处]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我有秘书,便守事之,庶有异闻,而虚延岁月,妨资弃力,卒无所成。”
  • 虚推古人

    [拼音] xū tuī gǔ rén
    [释义] 虚:凭空。凭空推崇古人
    [出处] 南朝·齐·祖冲之《辩戴法兴难新历》:“此臣以俯信偏识,不虚推古人者也。”
  • 虚实失度

    [拼音] xū shí shī dù
    [释义] 失度:失调。虚与实失去平衡
    [出处]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一曰矫氏,二曰愈氏,三曰卢氏,诊其所疾,矫氏谓季梁曰:‘汝寒温不节,虚实失度。’”
  • 虚名薄利

    [拼音] xū míng bó lì
    [释义] 虚:空;薄:淡泊。不慕虚名,不贪小利
    [出处] 明·郭勋《雍熙乐府》第四卷:“彼也虚名薄利。任他人禄重官髙,橪指间朱颜昨日,急回头白发明朝。”
  • 虚幻无实

    [拼音] xū huàn wú shí
    [释义] 虚幻:虚假。虚假不真实
    [出处] 宋·苏轼《书金光明经后》:“观诸世间,虽其可爱,而虚幻无实,终非我有。”
  • 虚而虚之

    [拼音] xū ér xū zhī
    [释义] 虚:空虚。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,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
    [出处] 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”
  • 一掊土

    [拼音] yī póu tǔ
    [释义] 抔:用手捧东西。一捧黄土。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    [出处] 《史记 张释之列传》:“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
  • 养精畜锐

    [拼音] yǎng jīng xù ruì
    [释义] 养:休养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,蓄集锐气。
    [出处]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四回:“且待半年,养精畜锐,刘表、孙权可一鼓而下也。”
  • 一身五心

    [拼音] yī shēn wǔ xīn
    [释义] 比喻杂念很多。
    [出处] 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一:“三人异趋,反复迷惑。一身五心,乱无所得。”
  • 阅人多矣

    [拼音] yuè rén duō yǐ
    [释义] 形容人阅历多,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,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。
    [出处] 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仆阅人多矣,未见如此郎者,必成伟器。”
  • 应时对景

    [拼音] yìng shí duì jǐng
    [释义] 应:适合;对:相合。适合当时的情景。
    [出处]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应时对景,我们各贺一杯,你再说飞觞吧。”
  • 淫辞邪说

    [拼音] yín cí xié shuō
    [释义] 夸大失实的言论,荒谬的学说。
    [出处]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头先圣之道,距杨、墨,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。”
  • 有何面目

    [拼音] yǒu hé miàn mù
    [释义] 指没有脸见人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·赵苞传》:“食禄而避难,非忠也,杀母而全义,非孝也,如是,有何面目立于天下。”
  • 意兴盎然

    [拼音] yì xìng àng rán
    [释义] 意兴:兴致。盎然:指气氛、趣味等洋溢的样子。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。
    [出处] 李健吾《雨中登泰山》:“一路行来,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,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。”
  • 雨凑云集

    [拼音] yǔ còu yún jí
    [释义]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。
    [出处] 《宋书 袁淑传》:“汴泗秀士,星流电烛;徐阜严兵,雨凑云集。”
  • 压雪求油

    [拼音] yā xuě qiú yóu
    [释义]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。
    [出处]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八回:“八戒道:‘莫管,我这一去,钻冰取火寻斋至,压雪求油化饭来。’”
  • 言必有物

    [拼音] yán bì yǒu wù
    [释义]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。
    [出处] 清·方苞《进〈四书〉〈文选〉表》:“故凡所录取,皆以发明义理,清真古雅,言必有物为宗。”
  • 言颠语倒

    [拼音] yán diān yǔ dǎo
    [释义] 说话颠三倒四。
    [出处] 《群音类选·〈绣襦记·蝎蛇炽恶〉》:“他是老年人,言颠语倒,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。”
  • 烟断火绝

    [拼音] yān duàn huǒ jué
    [释义] 指人烟灭绝。
    [出处] 《文选·江淹〈恨赋〉》:“若乃骑叠迹,车屯轨,黄尘匝地,歌吹四起,无不烟断火绝,闭骨泉里。”李善注:“烟断火绝,喻人之死也。”
  • 中书君

    [拼音] zhōng shū jūn
    [释义] 毛笔的别称
    [出处] 宋·苏轼《自笑》:“多谢中书君,伴我此幽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