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天下文宗

    [拼音] tiān xià wén zōng
    [释义] 文宗:广受宗仰的文人。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
    [出处] 《旧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初为《感遇诗》三十首,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‘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!’由是知名。”
  • 天下大同

    [拼音] tiān xià dà tóng
    [释义] 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,指共产主义
    [出处]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  • 天王下界

    [拼音] tiān wáng xià jiè
    [释义] 天王:天神;下界:下凡。比喻威严的吏役
    [出处]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若到乡里愚百姓家,便是天王下界,黑煞神临凡一般。”
  • 天宽地窄

    [拼音] tiān kuān dì zhǎi
    [释义] 窄:狭小。形容天下难以容身
    [出处]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三折:“只为他财散人离,闪的我天宽地窄,抵死待要屈脊低腰,又有会巧言令色。”
  • 太阿之柄

    [拼音] tài ē zhī bǐng
    [释义] 太阿:宝剑名;柄:器物的把儿。比喻权柄、权力
    [出处] 清·觉佛《女英雄》:“昏君无北伐之心,奸相操太阿之柄。”
  • 讨逆除暴

    [拼音] tǎo nì chú bào
    [释义] 讨:征伐。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
    [出处] 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所以讨逆除暴,成功济务,宁宗庙社稷,致天下之福,不可废也。”
  • 兔头獐脑

    [拼音] tù tóu zhāng nǎo
    [释义] 獐:牙獐。形容人的面貌猥琐
    [出处] 《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》:“暴敛横征,野皆狼心狗行之吏,卖官鬻爵,朝尽兔头獐脑之人。”
  • 贪权窃柄

    [拼音] tān quán qiè bǐng
    [释义] 柄:权力。贪图权势,窃取权力
    [出处] 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贪权窃柄者则曰:‘德如尧舜矣,焉用劳神!’”
  • 恫瘝一体

    [拼音] tōng guān yī tǐ
    [释义] 恫瘝:病痛,疾苦。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,看作自己的痛苦
    [出处] 太平天国·黄期陛《建天京于金陵论》:“恫瘝一体,休戚相关,恩膏覃敷,海宇均蒙雨露沾濡。”
  • 透古通今

    [拼音] tòu gǔ tōng jīn
    [释义] 透:通过。贯通古今
    [出处] 元·王吉昌《行香子·木金间隔》:“杳冥时,踪迹难寻,无中显有,透古通今。”
  • 通财之谊

    [拼音] tōng cái zhī yì
    [释义] 谊:交情。在钱财上互通有无、互相支援的交情
    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你虽是个便家,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;只是你在差次,那有许多银子?”
  • 倜傥之才

    [拼音] tì tǎng zhī cái
    [释义] 倜傥:卓异;才:学问和才能。卓越特出的才能
    [出处]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散序进士》:“其负倜傥之才,变通之术。”
  • 推贤任人

    [拼音] tuī xián rèn rén
    [释义] 推:举荐。推荐贤士,任用能人
    [出处] 唐·严郢《驳议吕湮》:“公践台衡,专以推贤任人为务。”
  • 推情准理

    [拼音] tuī qíng zhǔn lǐ
    [释义] 推:推测;准:定。按照情理来推测确定
    [出处] 《魏书·礼志》:“假使八世,天子乃得事七;六世,诸侯方通祭五;推情准理,不其谬乎!”
  • 推门入桕

    [拼音] tuī mén rù jiù
    [释义] 桕:门上容纳榫头的槽。比喻两相凑合
    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0卷:“死了,两个正是推门入桕。免不得买具棺木盛殓,把去烧了。”
  • 痛毁极诋

    [拼音] tòng huǐ jí dǐ
    [释义] 痛:尽情;诋:毁谤,诬蔑。指尽力揭发暴露或极力毁谤辱骂
    [出处] 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若先暴白其过恶,痛毁极诋,使无所容。”
  • 提牌执戟

    [拼音] tí pái zhí jǐ
    [释义] 牌:古代兵器盾;戟:古代兵器。形容身份低微
    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,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。”
  • 提奖后辈

    [拼音] tí jiǎng hòu bèi
    [释义] 奖:劝勉。提拔勉励后一代
    [出处] 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然提奖后辈,以名行为先,浮华轻险之徒,虽有才能,弗重也。”
  • 螳臂自雄

    [拼音] táng bì zì xióng
    [释义] 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
    [出处]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鹅痴不逊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
  • 大璞不完

    [拼音] tài bú bù wán
    [释义] 指玉既经雕琢,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。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,丧失了原来的志向。
    [出处]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夫玉生于山,制则破焉。非弗富贵矣,然大璞不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