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tōng wén dá yì
[释义] 多才多艺,知识渊博。
[出处] 《西游补》第一回:“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,却又慈悲太过。”
[拼音] tóng xīn tiě dǎn
[释义] 形容人的意志坚定。
[出处] 明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秀才每自古眼睛馋,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。”
[拼音] tóng yīn gòng lǜ
[释义] 音律相同。比喻关系密切。
[出处]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且吴与越,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。”
[拼音] tóng yuán gòng liú
[释义] 有同一源头、流向。比喻同一,统一。
[出处] 东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是以六合之内,莫不同源共流,沐浴玄德,禀仰大龢。”
[拼音] tóng zhōu yù fēng
[释义] 比喻同遭逆境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钟子翼哀辞》引:“同舟遇风,胡越可使为左右手,况吾民乎!”
[拼音] tóu táo zhī bào
[释义]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。
[出处]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9回:“王兄如将韵学赐教,小弟定赠美号,以为‘投桃之报’。”
[拼音] tù qǐ wū chén
[释义] 谓月出日落。
[出处] 《参同契》上卷:“昏明顺寒暑。”后蜀·彭晓注:“兔起乌沉,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。”
[拼音] tuī tiān qiǎng dì
[释义] 形容乱推乱搡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神奴儿》第一折:“大嫂你靠这壁,休推天抢地。”
[拼音] tūn fēng yǐn yǔ
[释义] 犹言餐风宿露。形容四处奔波,生活艰辛。
[出处] 明·袁宏道《乞改稿》:“急莫急于国课,去年职开征之始,昼夜焦蒿,吞风饮雨,仅得免于参罚。”
[拼音] tún juě fǒu sāi
[释义] 颠连困厄。
[出处] 宋·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 :“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,而先生顯之。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,其誰不願進於門?”
[拼音] tūn zhǐ bào quǎn
[释义] 吞纸充饥,抱犬御寒。形容家贫好学。
[出处]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好学,家贫无资,累日不爨,乃时吞纸以实腹;寒无毡被,抱犬而卧。”
[拼音] tuō jīn wěi zǐ
[释义] 佩带紫绶金印。比喻官高位显。
[出处] 沈钧儒《挽某君殉难》诗:“十年说法伤心事,一例捐生抗战时。愧杀伪京奴妾辈,拖金委紫只行尸。”
[拼音] tuō tiān lòu wǎng
[释义]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。
[出处]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,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,银子少了不要,至少五百起码,以及几千几万不等。”
[拼音] tuō tiān sǎo dì
[释义] 形容衣服过长。
[出处] 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,一脚踹着,不险些儿绊倒了。”
[拼音] tiān qīng qì lǎng
[释义] 朗:明朗。形容天空晴朗,空气清新。
[出处] 晋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。”
[拼音] tiě miàn qiāng yá
[释义] 比喻坚忍不拔,刻苦自励。
[出处] 明 李贽《咏古》之一:“卧薪尝胆为吞吴,铁面枪牙是丈夫。”
[拼音] tuán huā cù jǐn
[释义] 形容五彩缤纷,十分华丽。同“花团锦簇”。
[出处] 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一百三十回:“当时围场三骑马,团花簇锦的斗了四十余合,不分胜负。”
[拼音] tuō wù chén yù
[释义] 借事物设喻。
[出处] 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[拼音] tuō wù gǎn huái
[释义]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。
[出处] 清·汪琬《说铃》:“故能托物感怀,缠绵凄恻,若使饥寒切肤,亦未暇尔尔。”
[拼音] tiān zǐ mén shēng
[释义]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
[出处] 宋·岳珂《桯史·天子门生》:“卿乃朕自擢,秦桧日荐士,曾无一言及卿,以此知卿不附权贵,真天子门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