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rù lǐ fán yí
[释义] 指烦琐的礼仪。
[出处] 明 唐顺之《与王尧衢书》:“其于尘俗奔走、缛礼烦仪之事,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。”
[拼音] ruò áo zhī guǐ
[释义] 若敖: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。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。比喻没有后代,无人祭祀。
[出处] 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鬼犹求食,若敖氏之鬼,不其馁尔?”
[拼音] rǒng bù jiàn zhì
[释义] 冗:繁杂;治:治绩。事务繁杂,无所建树
[出处]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三年博士,冗不见治。”
[拼音] ròu zhú cáo zá
[释义] 肉:口中的歌声;竹:管乐;肉竹:泛指音乐;嘈杂:杂乱。音乐杂乱
[出处]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旱雷聒耳,肉竹嘈杂,不复可闻言笑。”
[拼音] ruò rú fú bìng
[释义] 扶病:支持病体。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。形容身体非常虚弱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7回:“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,弱如扶病,近乎闺阁风度,故以女命名。”
[拼音] rén jiān zhòng wǎn qíng
[释义]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,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。
[出处] 唐·李商隐《晚晴》诗:“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。”
[拼音] róng xī zhī ān,yī ròu zhī wèi
[释义]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。
[出处] 《列女传·贤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怀楚国之忧,其可乎?”
[拼音] rú yuè zhī héng,rú rì zhī shēng
[释义] 恒:月上弦。像逐渐圆满的上弦月亮,像太阳刚刚升起。比喻正处在兴盛时期或有强大的生命力
[出处] 《诗经·小雅·天保》:“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。”
[拼音] shú yáng jiǎ
[释义] 羊胛:羊的肩胛。比喻时间过得很快
[出处] 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:“日入亨羊胛,熟,东方已明。”
[拼音] shì yù zé lì
[释义] 指无论做什么事,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,没有准备就要失败。
[出处]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[拼音] shàng yī yī guó
[释义] 上医:高明的医生,比喻高贤;医国:指为国家除患祛弊。高贤能治理好国家。
[出处] 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文子曰:‘医及国家乎?’对曰:‘上医医国,其次疾人,固医官也。’”
[拼音] shàng jiāo bù chǎn
[释义] 谄:巴结、奉承。与据高位的人交往,不拍马奉承。
[出处] 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。”
[拼音] shì yǐ mì chéng
[释义]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。
[出处] 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”
[拼音] shì rǎo sú luàn
[释义] 社会骚乱,风气败坏。
[出处] 汉·王充《论衡·治期》:“世扰俗乱,灾害不绝,遂以破国亡身灭嗣。”
[拼音] shū zhì yīng cái
[释义] 淑:善良;英:非凡。善良的品质,非凡的才能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字正平,淑质贞亮,英才卓砾。”
[拼音] shuāng lù zhī bìng
[释义]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。
[出处] 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,逎上书归侯,乞骸骨,是章朕之不德也。”
[拼音] sì yì héng xíng
[释义] 肆意:任意残杀或迫害。横行:仗势作恶,蛮横凶暴。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。亦作“肆虐横行”。
[出处] 宋 欧阳修《再论置兵御贼札子》:“数千里内,杀人放火,肆意横行,入州入县,如入无人之境。”
[拼音] sā zhà dǎo xū
[释义] 指说谎骗人。
[出处]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祖师喝令:赶出去!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,那里修甚幺道果。”
[拼音] sān bù liǎng jiǎo
[释义] 快速行走貌。
[出处] 周立波《民兵》:“她靸着鞋子,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。”
[拼音] sān bù niù liù
[释义]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。
[出处] 明·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二折:“自古道三不拗六,他每都是城狐社鼠,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