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nà qí lù yì
[释义] 纳:接纳;录:录用。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
[出处]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:“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,纳奇录异,世所罕有。”
[拼音] niàn jiù lián cái
[释义] 旧:老交谊;怜:怜爱。思念旧谊,爱惜贤才
[出处] 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156首:“方知大君子之念旧怜才,迥出寻常万万。”
[拼音] ní chē wǎ gǒu
[释义] 小泥车,小瓦狗。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
[出处] 汉·王符《潜夫论》:“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,以巧诈小儿。”
[拼音] nóng zhuāng yàn zhì
[释义] 浓妆:浓艳的妆饰;质:资质。妆饰华美,容貌艳丽
[出处]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军声哄,军声哄,长枪大戟香尘拥,香尘拥,浓妆艳质。”
[拼音] nì tiān wú dào
[释义] 逆:违反;道:道义。违反天理,毫无道义
[出处]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回:“董卓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吾欲夷其九族,以谢天下,安肯与逆贼结亲耶!”
[拼音] néng shì nì móu
[释义] 匿:藏匿。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
[出处] 《孔丛子·对魏王》:“故贤愚共贯,则能士匿谋。”
[拼音] néng shī huì fù
[释义] 赋:古文体。指善于写诗作赋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,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。”
[拼音] náo qū wǎng zhí
[释义] 指矫正曲直
[出处] 汉 桓宽《盐铁论 大论》:“而欲废法以治,是犹不用隐斧斤欲挠曲枉直也。”
[拼音] nián yì shì hào
[释义] 年谊: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;世好:两家世代友好。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。
[出处]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你我年谊世好,就如至亲骨肉一般。”
[拼音] náo hóu liè sǎng
[释义] 指违腔走调,不合声律。
[出处] 明江廷讷《广陵月》第二出:“欲度新声休走样,忌的是挠喉捩嗓。”
[拼音] niān háo nòng guǎn
[释义] 拿笔。借指写作或绘画。
[出处] 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一折:“且喜这所在,涧谷幽深,林峦雅秀,森列于明窗净几之外,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。”
[拼音] nián huá thuí mù
[释义] 垂:将,快要;暮:晚,老年。快要到老年。
[出处] 宋 张元干《庐川词 醉落魄》:“年华垂暮犹离索。”
[拼音] niǎo tí guǐ xiào
[释义] 像鸮鸟啼叫、怨鬼呼号。形容声音凄厉幽怨。
[出处] 唐·无名氏《冥音录》:“声调哀怨,幽幽然鸮啼鬼啸,闻之者莫不歔欷。”
[拼音] niè bì zhī hǎo
[释义] 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?
[出处] 清·二石生《十洲春语》卷下:“修月生与文香甚昵,素有啮臂之好。”
[拼音] niè xuè qìn gǔ
[释义] 形容极端诚信。
[出处]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·丁孝子鹤年》:“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,病死……啮血沁骨,棺敛以葬。”
[拼音] níng rán zhāng mù
[释义] 犹言吹胡瞪眼。形容暴怒。
[出处] 清·王韬《瓮牖馀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曾贼知军门自至,突出欲擒之,狞髯张目,勇气百倍,直呼军门名。”
[拼音] niú tí zhī cén
[释义] 涔:雨水。牛蹄印中的积水。形容水量极少。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。
[出处] 《淮南子 汜论训》:“夫牛蹄之涔,不能生鳣鲔。”《淮南子 俶真》:“牛蹄之涔,无尺之鲤。”北周 庾信《为杞公让宗师表》:“况复一枝倦曲,终危九层之台;一股涔蹄,必伤千里之驾。”
[拼音] nuò cí guài shuō
[释义] 荒诞无稽之谈。
[出处] 清·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洛书义》:“《易经大全》、《书经大全》言九圈十圈之河图洛书,懦词怪说布满篇章。”
[拼音] nuò xiǔ mó dùn
[释义] 谓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励求进。
[出处] 东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当此之时,搦朽磨钝,铅刀皆能一断。”
[拼音] ná yún jué shí
[释义] 攫:取。形容古树高耸入云,枝干悬空,姿态奇特,气势雄伟。
[出处] 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》下:“厅前多古树,有拿云攫石之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