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niǎo tí huā yuàn
[释义] 形容悲伤怨恨。
[出处] 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请成》:“今日呵,只落得鸟啼花怨。”
[拼音] niú nóng duì qì
[释义]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
[出处] 《汉书 王章传》:“初,章为渚生学长安,独与妻居。章疾病,无被,卧牛衣中;与妻决,涕泣。”
[拼音] niú yī bìng wò
[释义] 形容贫病交迫。
[出处]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再和林卿韵》词:“便羊裘归去,难留严子;牛衣病卧,肯泣王章?”
[拼音] niú yī suì yuè
[释义] 谓贫困的生活。
[出处] 清·曾国藩《送妹夫王五归》诗之四:“织屦辟纑终古事,牛衣岁月即羲皇。”
[拼音] nòng jīn cāo fǔ
[释义] 拿斧头砍东西。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。
[出处] 宋·张来臣《珊瑚钩诗话》第一卷:“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,而弄斤操斧太甚,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。”
[拼音] nóng táo yàn lǐ
[释义] 桃花浓丽,李花鲜艳。比喻人容貌俊美,神采焕发。
[出处] 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词媾》:“谁承望今宵牛女,银河咫尺间,巧一似穿针会,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。”
[拼音] nòng yǐng tuán fēng
[释义] 形容心魂不定。
[出处]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诊崇》:“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,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。”
[拼音] nǔ xià táo jiàn
[释义]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。因弩箭射远不射近,故有此比喻。
[出处] 宋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下:“今若匿得吾一身,则脱汝辈数家之祸,然万无搜近之理,所谓‘弩下逃箭’也。”
[拼音] ná xià mǎ lái
[释义] 比喻将人制服。
[出处]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叫我问谁去?谁不帮着你呢?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?”
[拼音] nán chuán běi chē
[释义] 比喻行踪不定。
[出处]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六回:“但恐宦海萍踪,南船北车,又在不定耳。”
[拼音] nì gǔ fēi jīn
[释义]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。形容崇尚陈规旧法,贬低新鲜事物。
[出处] 宋 刘恕《自讼》:“泥古非今,不达时变,疑滞少断,劳而无功。”
[拼音] niǎo nuó pīng tíng
[释义]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。亦借指美人。
[出处] 清 烟水散人《合浦珠》第三回:“这赵友梅年方二八,巧慧绝伦,言不尽袅娜娉婷,真乃是天姿国色。”
[拼音] niǎo niǎo yú yīn
[释义] 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。
[出处] 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“诸君听小子讲书,不必就散,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。”
[拼音] nèi zhòng wài qīng
[释义] 内:京都;外;外省。形容京官权大,外官权小
[出处] 《宋史·高宗纪》:“以内重外轻,命省台、寺监及监司、守令居职及二年者,许更迭出入除擢。”
[拼音] nèi rén wài yì
[释义] 内心很仁慈,待人重情义
[出处] 唐·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,行高而德巨,尚贤而兴能,哀穷而悼屈。”
[拼音] niǎo chāo qiú bǎo
[释义] 钞:强取,掠夺。如同飞鸟掠夺食物一样求饱腹
[出处]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群小竞起,进秉国之位,鹰扬天下,鸟钞求饱,吞肌及骨。”
[拼音] nǔ yá tū zuǐ
[释义] 努:用力伸出或突出。形容愤怒的神态
[出处] 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早努牙突嘴,拳椎脚踢,打的你哭啼啼。”
[拼音] niǔ tóu biè xiàng
[释义] 别:转动;项:颈项。扭转头颅表示不悦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幸是我那天不曾莽撞,不然今日之下,弄得一个扭头别项,一个泪眼愁眉,人生到此,还有何意味!”
[拼音] nán méi nǚ shuò
[释义] 妁:媒人。指男女媒人
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除非他女儿不要嫁人便罢休,不然少不得男媒女妁。”
[拼音] nà tóu biàn bài
[释义] 纳头;低头。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。形容人谦虚有礼貌
[出处]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0回:“进了大门,二层厅上立定,万中书纳头便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