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lǒng tóu yīn xìn
[释义]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
[出处] 元 高明《琵琶记 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里,日日思亲。青梅如豆,难寄陇头音信。”
[拼音] lù péng ōu lǚ
[释义] 指与鹭、鸥为友。比喻隐居生活
[出处] 宋 方岳《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》诗:“久住西湖梦亦佳,鹭朋鸥侣自烟沙。”
[拼音] lài yǒu cǐ ěr
[释义] 赖:依赖、倚靠。幸亏有一着(才得解救)。
[出处] 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“尝使人读《汉书》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,大惊曰:‘此法当失,何得遂成天下!’至留侯谏,乃曰:‘赖有此耳。’”
[拼音] lán zhī cháng shēng
[释义] 兰芝:兰草和灵芝草。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。
[出处] 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朱桂黝儵于南北,兰芝阿那于东西。”注引:《礼年威仪》:“君乘金而王,其政平,则兰芝常生。”
[拼音] lí jīng biàn zhì
[释义]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
[出处]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
[拼音] lěi wū chóng jià
[释义] 累:重叠。指层次重叠。
[出处] 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序例》:“滥觞肇迹,容或可观,累屋重架,无乃太甚。”
[拼音] lā bǎi cuī cáng
[释义] 拉:摧折;捭:两手排击;摧藏:挫伤。指摧伤挫折。
[出处] 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莫不衄锐挫芒,拉捭摧藏。”
[拼音] màn cǎo nán chú
[释义] 蔓草:蔓延生长的草。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。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,就难于消灭。
[出处]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,蔓,难图也。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?”
[拼音] mián lǐ bó cái
[释义] 力量小,没有什么才能。常用作谦词。
[出处] 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且越人绵里薄材,不能陆战。”
[拼音] màn yì shēng yōu
[释义] 慢:疏慢;易:轻易;忧:忧愁。疏慢轻易必然坏事,因而产生忧愁。
[出处] 《管子·内业》:“思索生知,慢易生忧,暴傲生怨,忧郁生疾。”
[拼音] miǎn huái zhī suì
[释义] 谓三岁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”后因称三岁为“免怀之岁”。
[出处] 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”
[拼音] miàn màn fù fěi
[释义] 谓当面欺诳,心怀毁谤。
[出处] 《明史·万镋传》:“又以不得一品,面谩腹诽,无大臣礼。”
[拼音] miàn rú mǎn yuè
[释义] 脸盘白白的、圆圆的像满月一样。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。
[出处] 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其相貌也,面如满月,目若青莲。”
[拼音] mián shuāng wò xuě
[释义] 睡卧于霜雪之中。形容在外劳苦。
[出处] 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我也曾苦征恶战,眠霜卧雪,多有功勋。”
[拼音] mián yún wò shí
[释义] 比喻山居生活。
[出处] 唐刘禹锡《西山半若试茶歌》:“欲知花乳清泠味,须是眠云卧石人。”
[拼音] miàn zhēng tíng lùn
[释义] 同“面折庭争”。
[出处] 宋·欧阳修《上范司谏书》:“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,直辞正色,面争庭论者,必范君也。”
[拼音] mín chún sú hòu
[释义] 民风质朴敦厚。
[出处] 明·宋濂《敦睦堂记》:“海东之邑,闻有民淳俗厚如邹、鲁,必张氏之化也欤!”
[拼音] mǎi chén fù shuǐ
[释义] 覆:泼。比喻事成定局,无法挽回。
[出处] 相传汉代朱买臣贫贱时,其妻出走,显达后,其妻又回来,朱买臣泼水于地,令妻收回。
[拼音] mèng lǐ nán kē
[释义] 形容一场大梦,或比喻一场空欢喜。
[出处] 唐 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 宋 黄庭坚《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诗四首》之三:“为公唤觉荆州梦,可待南轲一梦成。”
[拼音] mǎ zú chē chén
[释义] 喻四处奔波,生活动荡不定。
[出处] 秋瑾《申江题壁》:“马足车尘知己少,繁弦急管正声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