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lòu jīn pù cuì
[释义] 形容缤纷的色彩。
[出处] 元·周文质《落梅风》:“北高峰离不得三二里,回头看镂金铺翠。”
[拼音] lòu xīn ǒu xuè
[释义] 比喻苦心构思。
[出处] 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·假诗》:“如许浑辈,皆空吟不学,平生镂心呕血,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。”
[拼音] lòu yù cái bīng
[释义] 比喻构思新颖精美。
[出处] 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·和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》:“镂玉裁冰著句,高山流水知音。”
[拼音] lòu zhī jiǎn chǔ
[释义] 雕刻油脂,剪裁楮叶。喻徒劳无益。
[出处] 清·何绍基《使黔草》自序:“其人之元成,浮务文藻,镂脂翦楮,何益之有?”
[拼音] lǚ rén dǎo yì
[释义] 履、蹈:执行。指履行仁义之道。
[出处] 三国·魏·应璩《荐和虑则笺》:“质性纯粹,体度贞正,履仁蹈义,动循轨礼。”
[拼音] lù sǒu zhī yōu
[释义] 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行游,中路闻哭者声,其音甚悲……见之,丘吾子也,拥镰带索而哭。孔子辟车而下问曰:‘夫子非有丧也,何哭之悲也?’丘吾子对曰:‘吾有三失。’孔子曰:‘原闻三失。’丘吾子曰:‘吾少好学问,周遍天下,还后,吾亲亡,一失也;事君奢骄,谏
[出处] 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孔子行游,中路闻哭者声,其音甚悲……见之,丘吾子也,拥镰带索而哭。孔子辟车而下问曰:‘夫子非有丧也,何哭之悲也?’丘吾子对曰:‘吾有三失。’孔子曰:‘原闻三失。’
[拼音] lǚ tāng dǎo huǒ
[释义] 身入汤火。喻处苦难之境。
[出处] 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重俊传》:“复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汤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。”
[拼音] lǚ wǔ cāo mǎng
[释义] 吕雉、武则天、曹操、王莽的合称。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。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。
[出处] 梁启超《复金山中华会馆书》:“即不爱皇,即不爱国,亦当爱身家,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?”
[拼音] lǚ yíng dǎo mǎn
[释义] 谓荣显至极。
[出处] 《明史·邵经邦传》:“如徒加以非分之任,使之履盈蹈满,犯天人之怒,亦非璁等福也。”
[拼音] lù yuē ōu méng
[释义] 谓与鹭、鸥相约结盟。比喻隐居者的生活。
[出处] 宋·高观国《青玉案》词:“一堤风月,六桥烟水,鹭约鸥盟在。”
[拼音] luán fēi fèng zhù
[释义] 鸾凤飞举。喻仕途得意。
[出处] 明·李东阳《祭李都宪母文》:“及夫棘寺之锡,乌台之命,鸾飞凤翥,蔚乎其相宣也。”
[拼音] luán huí fèng zhù
[释义] 形容舞姿优美。
[出处] 前蜀·牛希济《临江仙》:“风引宝衣疑欲舞,鸾回凤翥堪惊。”
[拼音] luán míng fèng zòu
[释义] 弹奏演唱的美称。
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心事多违,彼此郁郁,鸾鸣凤奏,久矣不闻。”
[拼音] luán yú fèng jià
[释义] 指华丽的宫廷车乘。
[出处] 南朝·梁·梁元帝《金楼子·立言》:“金樽玉杯,不能使薄洒更厚;鸾舆凤驾,不能使驽马健捷。”
[拼音] lěi tǔ jù shā
[释义] 比喻积累收聚。
[出处] 《魏书 释老志》:“苟能精致,累土聚沙,福钟不朽。”
[拼音] lěng shuǐ jiāo tóu
[释义]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。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,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。同“冷水浇背”。
[出处] 清 丁耀亢《续金瓶梅》第四十三回:“忽然听得说太太来了,好一似——天雷霹雳,冷水浇头。”
[拼音] lěnɡ shuǐ tànɡ zhū
[释义] 烫猪,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,以便去毛。用冷水烫猪等于不烫,猪毛仍去不掉。比喻白出力,徒劳无功。
[出处] 沙汀 《淘金记》二六:“他对他自己说,‘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!“不要慌,慌什么啊!”自然,态度不大那个,有点象冷水烫猪!’”
[拼音] lěnɡ shuǐ tànɡ zhū
[释义] 烫猪,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,以便去毛。用冷水烫猪等于不烫,猪毛仍去不掉。比喻白出力,徒劳无功。
[出处] 沙汀 《淘金记》二六:“他对他自己说,‘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!“不要慌,慌什么啊!”自然,态度不大那个,有点象冷水烫猪!’”
[拼音] lì fēn shì ruò
[释义] 分:分开。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
[出处] 《旧唐书·杜伏威传》:“今同若隋政,各兴大义,力分势弱,常恐见擒,何不合以为强。”
[拼音] lì cù shì qióng
[释义] 蹙:局促;穷:尽。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
[出处] 唐·柳宗元《答人求文章书》:“率皆纵诞而不克,踯躅而不进,力蹙势穷,吞志而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