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lè dào hǎo gǔ
[释义] 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
[出处] 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[拼音] lè dào wàng jī
[释义] 谓醉心于圣道。
[出处] 《晋书·乐志》:“与君周旋,乐道忘饥。我心虚静,我志沾濡。”
[拼音] lè ér bù yàn
[释义] 喜爱而不厌倦。
[出处] 宋·欧阳修《六一笔记·夏日学书说》:“使其遂至于工,可以乐而不厌。”
[拼音] lè ér wàng sǐ
[释义] 形容胸襟旷达,忘怀一切。
[出处] 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,弹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风,亦可以乐而忘死矣。”
[拼音] léi chēn diàn nù
[释义] 暴怒貌。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,无甚大事,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。”
[拼音] léi jīng diàn rào
[释义] 雷鸣电闪。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。
[出处] 宋·何蘧《春渚纪闻·赵德麟跋太白帖》:“虽自九天分派,不与万李同林。步处雷惊电绕,空余翰墨窥寻。”
[拼音] lěng shuǐ jiāo bèi
[释义]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。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,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。亦作“冷水浇头”。
[出处]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十五回:“红玉听了,总如冷水浇背一般,唇也青了,面也白了,做声不得。”
[拼音] lì jīng tú zhì
[释义] 振奋精神,力图治理好国家。
[出处] 《宋史·神宗纪赞》:“历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”
[拼音] lí luán bié hè
[释义] 见“离鸾别凤”。
[出处] 《乐府诗集·琴曲歌辞三·胡笳十八拍》:“唐刘商《胡笳曲序》曰:‘蔡文姬善琴,能为《离鸾别鹤之操》。’”
[拼音] lí méi ài fā
[释义] 眉发俱白。形容年高。
[出处] 清·檗子《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》:“其子后来镜下芙蓉人及第,祖母尚梨眉艾发寿而康。”
[拼音] lì mǐ shù xīn
[释义] 粮柴少得可怜。
[出处]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粒米束薪家里无备,妻子只是怨怅啼哭。”
[拼音] lí niú zhī zǐ
[释义]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。
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犁牛之子骍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?”
[拼音] lǐ ràng wéi guó
[释义] 治理。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。
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。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
[拼音] lì shēn huò sù
[释义] 获利愈多,灾祸来得愈快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 皇后纪》序:“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。”
[拼音] lǐ zhèng cí zhí
[释义] 道理正当,言词朴直。
[出处] 宋·楼钥《答綦君更生论文书》:“心平气和,理正词直,然后为文之体,可以追配古作。”
[拼音] lián sān kuà wǔ
[释义] 形容动作迅速。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说着,出门下阶,嗖的一声,托地跳上房去,顺着那屋脊,迈步如飞,连三跨五,霎时间不见踪影。”
[拼音] liǎn shēng nì jì
[释义] 不声张,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公开出现。
[出处] 《解放日报》1944.8.18:“这样,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。”
[拼音] liǎn shǒu píng zú
[释义] 缩手止步。形容不敢妄为。
[出处] 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滇越铁路问题》:“列强自知理屈,亦渐为之敛手屏足。”
[拼音] lián wǒ lián qīng
[释义] 谓彼此相爱怜。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间。
[出处]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九回:“有美一人,独抱孤愤,怜我怜卿,飘飘意远。”
[拼音] liǎo bù kě jiàn
[释义] 了:完全。完全不能看见。
[出处] 明 归有光《水利后论》:“求所谓安亭江者,了不可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