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kàng yán wéi shī
[释义] 抗颜:不看别人脸色,态度严正不屈。为师:为人师表。不为他人所制约,不为潮流所左右,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。
[出处] 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独韩愈奋不顾流俗,犯笑梅,收召后学,作《师说》,因抗颜而为师。”
[拼音] kòu mǎ ér jiàn
[释义]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。形容竭力进行劝谏。
[出处] 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西伯卒,武王载木主,号为文王,东伐纣。伯夷、叔齐叩马而谏曰:‘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,可谓仁乎?’左右欲之。太公曰:‘此义人者。’扶而去之。”
[拼音] kuí huò qīng yáng
[释义] 葵:葵花。藿:豆类植物的叶子。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。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。
[出处] 唐·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葵藿倾太阳,物性固难夺。”
[拼音] kǎo jì yōu míng
[释义] 考绩:考核官吏政绩;幽:昏暗;明:清白。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。
[出处] 唐 柳宗元《送薛存义序》:“吾贱且辱,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。”
[拼音] kuài yì dāng qián
[释义] 快意:爽快舒适。指痛快一时。
[出处]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快意当前,适观而已矣。”
[拼音] kuáng fèi bì àn
[释义] 吠:狗叫;狴犴:传说中一种野兽名,这里指狂犬。狂犬乱叫。
[出处] 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王侯之门,狂吠狴犴。臣剑百步,喉喘颠汁。”
[拼音] kǒu fèi mù chì
[释义] 形容人情绪激动,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。
[出处] 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言人之非,嗔目扼腕,疾言喷喷,口沸目赤。”
[拼音] kǒng zāo wù yì
[释义] 物:这里指人;议:议论。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。
[出处] 《梁书·谢几卿传》:“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,二人意志相得,并肆诞纵,或乘露车历游郊野,既醉则执铎挽歌,不屑物议。”
[拼音] kuài dú pò chē
[释义] 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。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。
[出处] 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快牛为犊子时,多能破车,汝当小忍之。”
[拼音] kang dou bu shan
[释义]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。形容生活十分贫困。
[出处]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妻子糠豆不赡,饾褐不完。”
[拼音] kè ài kè wēi
[释义] 《书·胤征》:“威克厥爱,允济;爱克厥威,允罔功。”后因以“克爱克威”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。
[出处] 《书·胤征》:“威克厥爱,允济;爱克厥威,允罔功。”
[拼音] kè gǔ bēng xīn
[释义] 谓仇恨极深。
[出处] 《北史·隋越王侗传》:“朕所以刻骨崩心,饮胆尝血,瞻天视地,无处自容。”
[拼音] kōng gǔ bái jū
[释义] 驹:小壮的马。很好的一匹折马,却放在山谷里不用。比喻不能任用贤能。
[出处] 《诗经 小雅 白驹》:“皎皎白驹,在彼空谷。”
[拼音] kǒu xié cí gěi
[释义] 谓言辞诙谐敏捷。
[出处]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上以朔口谐辞给,好作问之。”
[拼音] kuāng miù zhèng sú
[释义] 纠正错误,矫正陋习。
[出处] 唐·颜师古有《匡谬正俗》八卷。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嗟呼!后人之于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辄谓伤忠厚焉。”
[拼音] kǒu bù jué yín
[释义] 吟:吟咏,背诵。嘴里不停地吟诵。形容学习非常刻苦
[出处] 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:“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,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。”
[拼音] kòu jiǎo shāng gē
[释义] 叩:敲击;商歌:悲凉的歌。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。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
[出处] 《琴操》:“宁戚饭牛车下,叩角而商歌……齐桓公闻之,举以为相。”
[拼音] kuā dàn shēng huò
[释义] 夸诞:说话荒诞不经。说话荒诞不经,使人产生疑惑
[出处]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不苟》:“诈伪生塞,诚信生神,夸诞生惑。”
[拼音] kǎo jì chù zhì
[释义] 黜陟:指官吏的进退升降。考核官吏的政绩好坏来决定升降
[出处] 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上》:“于是建诸侯之贤者以为牧,故以考绩黜陟,不统其政,不御其民。”
[拼音] kuàng zhí fèn shì
[释义] 旷:空缺;偾事:把事情搞坏。不尽守职责,把事情搞糟
[出处] 《明史·刘健传》:“文武臣旷职偾事,虚糜廪禄者,宁可不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