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yǐn xìng mái míng
[释义]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
[出处]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:“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。”
[拼音] yǐ tuì wéi jìn
[释义]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。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。
[出处] 汉 扬雄《法言 君子》:“昔乎颜渊以退为进,天下鲜俪焉。”
[拼音] yí xìn cān bàn
[释义] 怀疑相信各占一半。
[出处] 宋 魏了翁《江陵别安抚书》:“少之时,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,辄咎其诬人;迨稍涉世,疑信参半,今则信其有是人也。”
[拼音] yù qín gù zòng
[释义] 欲:想要;擒:捕捉;故:故意;特地;纵:放开。想要捉住他;故意先放开他。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;先故意放开他;使他放松戒备;或充分暴露;然后再下手。
[出处]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,令读者猜一猜。”
[拼音] yǒu shǐ wú zhōng
[释义] 有开始;没有结尾。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。
[出处] 汉 扬雄《法言 孝至》:“或问:‘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也,孰宁?’”
[拼音] yìng tóu tòng jī
[释义] 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。
[出处] 清 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:“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,外人扰我海疆时,迎头痛击,杀他个片甲不回。”
[拼音] yǐn háng gāo gē
[释义] 引:拉;伸;吭:喉咙;嗓子。放开噪子;大声歌唱。
[出处] 晋 张华注《离经》:“搏则利嘴,呜则引吭。”
[拼音] yīn xiǎo shī dà
[释义]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。
[出处] 汉 刘昼《新论》:“灭国亡身为天下笑,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。”
[拼音] yǐn è yáng shàn
[释义] 隐:隐匿;隐瞒;扬:宣扬。隐蔽别人的坏处;宣扬别人的好处。
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
[拼音] yuán yuǎn liú cháng
[释义] 源:源头;流:水的流程。河的源头很远;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。
[出处] 唐 白居易《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》:“夫源远者流长,根深者枝茂。”
[拼音] yú mǐ zhī xiāng
[释义] 指河流湖泊交错;土地肥沃;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。也作“鱼米之地”。
[出处] 唐 王睃《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》:“谄以缯帛之利,示以麋鹿之饶,说其鱼米之乡,陈其畜牧之地。”
[拼音] yú mèi wú zhī
[释义] 非常愚笨;糊涂;又没有知识。
[出处]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自顾寡德,国人推尊,令袭大位,光父之业。愚昧无知,敢稀圣旨!”
[拼音] yuān jiā lù zhǎi
[释义] 冤家:仇人。仇人在狭路上相遇;来不及回避。
[出处]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真是冤家路窄,今日一命讨了一命。”
[拼音] yuán yuán ér lái
[释义] 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。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。
[出处]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故源源而来。”
[拼音] yì yáng dùn cuò
[释义] 抑:降低;挫:转折。形容声音高低起伏;节奏分明;和谐悦耳。一般指音乐、朗诵。有时也指文学作品。
[出处] 宋 张戎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“而子建诗,微婉之情,洒落之韵,抑扬顿挫之气,固不可以优劣论也。”
[拼音] yǐ yī dāng shí
[释义]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。形容以少胜多;英勇善战。
[出处] 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
[拼音] yí biǎo táng táng
[释义] 仪表:人的外表;风度;堂堂: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。风度威严。
[出处] 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二幕:“曹丞相魁梧奇伟,仪表堂堂。”
[拼音] yī wén bù zhí
[释义] 指毫无价值。
[出处] 明 毕魏《三报恩 骂佞》:“最可悲年少科名,弄得一文不值。”
[拼音] yán yú lǜ jǐ
[释义] 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也作“严以律己”。
[出处] 宋 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: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;心乎爱民,动必关天治道。”
[拼音] yán zhī chéng lǐ
[释义] 之:代词;指所说的事。讲话讲得合乎道理。也作“言之有理”。
[出处] 先秦 荀况《荀子 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