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huì xīn líng xìng
[释义] 慧:聪明;灵:灵巧。形容人聪明灵巧
[出处]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虽是乡间女儿,露着慧心灵性,温柔不俗。”
[拼音] hàn shān bá shù
[释义] 撼:摇动。摇动山岳,拔起树木。形容威势极大
[出处] 明·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二折:“风呵,兀的不傒幸杀人也,方才撼山拔树,飞沙走石般起,投至央及你,可倒定息了。”
[拼音] hé bēn hǎi jù
[释义] 比喻思路开阔,文辞畅达
[出处] 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理学二》:“与朱文公往复辩论,每书辄倾竭浩荡,河奔海聚。”
[拼音] huí cháng shāng qì
[释义] 肠回转,气伤断。形容内心伤感
[出处] 战国 楚 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徊肠伤气,颠倒失据。”
[拼音] huì dé gòu xíng
[释义]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
[出处] 宋 叶适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:“中材解体,销声灭影,秽德垢行,以避此名。”
[拼音] huō kǒu jié shé
[释义] 撕开嘴巴,截去舌头。指命人住嘴
[出处] 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四折:“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、诗云子曰,早该豁口截舌!”
[拼音] hóng shuāi cuì jiǎn
[释义] 红:指花;翠:指绿叶。红花衰败,绿叶减少。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。
[出处] 宋·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,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”
[拼音] hú yuè zhī huò
[释义]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,因此用“胡越之祸”来比喻战祸。
[出处]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是胡越起于毂下,而羌夷接轸也,岂不殆哉。”
[拼音] hǎi lì yún chuí
[释义] 形容文辞气魄极大。
[出处] 唐·杜甫《朝献太清宫赋》:“九天之云下垂,四海之水皆立。”
[拼音] hǎi kū jiàn dǐ
[释义] 海枯:海水干涸。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,但并非容易事。用以比喻人心难测。
[出处] 唐·杜荀鹤《感遇》:“海枯终见底,人死不知心。”
[拼音] hóng yì kuān hòu
[释义] 弘毅:意志坚强,志向远大。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。
[出处] 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(刘备)传评》:“先主之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,疬有高祖之风,英雄之器焉。”
[拼音] hán liǎo wèn jí
[释义] 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[出处]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[拼音] háo liáng zhī shàng
[释义] 濠梁:濠水上的桥。指别有会心,自得其乐的境地。
[出处]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。庄子曰:‘鲦鱼出游从容。是鱼之乐也。’惠子曰:‘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’庄子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’”
[拼音] jiān yán jiān yǔ
[释义] 指言语尖酸刻薄
[出处]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,赵昂又从旁尖言尖语帮扶,心中明白是他撺掇。”
[拼音] jī shàn chéng dé
[释义] 善:善行,好事;德:高尚的品德。长期行善,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。
[出处] 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。”
[拼音] jí dì chéng míng
[释义] 及第:科举时代考试中选。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。
[出处] 元·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三折:“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,得一个及第成名,却又早负德辜恩。”
[拼音] jí shēn yán jī
[释义] 研:研究,审查;幾:细微。形容钻研深刻、细致。
[出处] 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夫易,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幾也。唯深也,故能通天下之志,唯幾也,故能成天下之务。”
[拼音] jìn xiāng qíng qiè
[释义] 指远离家乡多年,不通音信,一旦返回,离家乡越近,心情越不平静,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。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。
[出处] 唐·宋之问《汉江》: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,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
[拼音] jiàng xiàng zhī qì
[释义] 将:将帅;相:宰相;器:度量,才干。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贾君之容貌、志气如此,而勤于学,将相之器也。”
[拼音] juàn niǎo zhī huán
[释义]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
[出处] 晋·陶潜《归去来辞》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