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hóng àn lù chē
[释义] 鸿案: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鹿车: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,相互体贴,同甘共苦。
[出处] 鸿案: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鹿车: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。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
[拼音] hóng fēi cuì wǔ
[释义] 红、翠:指服装的色彩,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。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,尽兴嬉戏,热闹非凡的情景。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呼三喝四,喊七叫八,满厅中红飞翠舞,玉动珠摇,真是十分热闹。”
[拼音] hōng léi chè diàn
[释义] 雷声隆隆,电光闪闪。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黛玉听了这话,如轰雷掣电,细细思之,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。”
[拼音] hóng piān jù zhì
[释义] ①杰作。敬称他人的作品。②规模宏大的著作。
[出处] 清·叶迁琯《吹网录·魏太和铜熨人款识》:“观察所征鸿篇钜制已多。”
[拼音] hóng yī yǔ shang
[释义] 以羽毛为衣裳。指神仙的衣着。
[出处]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二》:“岩堂之内,每时见神人往还矣,盖鸿衣羽裳之士,练精饵食之夫耳。”
[拼音] hǔ láng zhī shì
[释义]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。
[出处] 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。”
[拼音] hú míng gǒu dào
[释义]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。
[出处] 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畋谬领藩垣,荣兼将相,每枕戈而待旦,常泣血以忘餐,誓与义士忠臣,共剪狐鸣狗盗。”
[拼音] huà lóng diǎn jīng
[释义]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
[出处] 唐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[拼音] huà mín yì sú
[释义] 教化百姓,改变风俗。
[出处]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说而远者怀之。”
[拼音] huá shì dòng sú
[释义]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。
[出处] 宋·曾巩《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》:“其为人,居家孝友,遇人和易质厚,不为聪明技巧以哗世动俗。”
[拼音] huái huáng wò bái
[释义] 谓携带着钱财。黄,指黄金;白,指白银。
[出处]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勉学》:“于是莫不蒙尘触雨,戴霜履冰,怀黄握白,提清挈肥,以赴邪径之近易,规朝种而暮获矣。”
[拼音] huān hū gǔ wǔ
[释义]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》:“去岁扈从南郊,亲见百姓父老,瞻望圣颜,欢呼鼓舞。”
[拼音] huì bīng wèi xíng
[释义] 谓慎于用兵和用刑。
[出处] 宋·张耒《大礼庆成赋》:“讳兵畏刑,后货食兮。政有损易,兹不易兮。”
[拼音] huǐ fāng tóu yuán
[释义]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,曲意投合别人。
[出处]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毁方投圆,面从响应者,谓之‘绝伦之秀’。”
[拼音] huí gàn jiù shī
[释义] 谓母亲育儿时,让婴儿居干处,自己就湿处。
[出处] 《敦煌变文集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》:“慈母德,实堪哀,十月三年受苦灾;冒热冲寒劳气力,回干就湿费心怀。”
[拼音] huī guǐ lián guài
[释义] 谓离奇怪异。
[出处] 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恢恑憰怪,道通为一。”
[拼音] huī jiàn chéng hé
[释义] 将宝剑一舞,就变出一条河。形容法术高明,神通广大,实力雄厚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第二折:“为上将者,挥剑成河,撒豆成兵。”
[拼音] hún chí mèng xiǎng
[释义] 形容思念万分。
[出处] 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二折:“向在宅上忧聒,自别来魂驰梦想,此心无时无刻得离左右也。”
[拼音] hún rán yī tǐ
[释义] 混然:混同在一起的样子。融合成一个整体,不可分割。也形容文章绘画,布置匀整,结构谨严。
[出处] 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上:“学者须先识仁。仁者,浑然与物同体。义、礼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
[拼音] hún yáo pò luàn
[释义] 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。
[出处] 明·张伯起《泣颜回·题恨》:“梦中亲见,诉不出许多情话,魂摇魄乱,那些儿一刻千金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