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hé bù chū tú
[释义] 河:指黄河。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。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,黄河便出现河图。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。指时当乱世。
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。”
[拼音] hè fā sōng zī
[释义] 白色的头发,松树的姿态。形容人虽老犹健。
[出处] 金·元好问《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》诗:“千章古木散岩谷,鹤发松姿馀典刑。”
[拼音] hè gǔ lóng jīn
[释义] 瘦挺虬曲貌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孤山二咏·柏堂》:“道人手种几生前,鹤骨龙筋尚宛然。”
[拼音] hè gǔ shuāng rán
[释义] 瘦骨白须。形容年老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赠岭老人》诗:“鹤骨霜髯心已灰,青松合抱手亲栽。”
[拼音] hè gǔ sōng jīn
[释义]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。
[出处] 前蜀·贯休《遇道者》诗:“鹤骨松筋风貎殊,不言名姓绝荣枯。”
[拼音] hé hàn jiāng huái
[释义] 黄河、汉水、长江与淮河的合称。比喻胸怀宽广。
[出处] 明·黄叔初《端正好·寿李如真明府》套曲:“生就的准绳规矩,养成的河汉江淮。”
[拼音] hé hàn wú jí
[释义] 河汉:银河;极:尽头,边际。银河广阔,无边无际。比喻言论荒诞不经,难以置信。亦比喻恩泽广大,使人难以报答。
[出处] 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无极。”
[拼音] hè lì yuán shēng
[释义] 鹤鸣猿啼。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。
[出处]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酧负》:“早除却花魔酒病,惯闻他鹤唳猿声,守清夜药垆丹鼎。”
[拼音] hé mén hǎi kǒu
[释义] 比喻说大话。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午时牌》第二折:“你忒河门海口,不要我拣好的,我不道的拣好的去哩。”
[拼音] hé qīng hǎi jié
[释义] 黄河水清,大海干涸。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。
[出处] 《西京杂记》卷四引汉·枚乘《柳赋》:“小臣莫效于鸿毛,穿街鲜而嗽醪。虽复河清海竭,终无增景于边撩。”
[拼音] hé qīng rén shòu
[释义]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,因以“河清人寿”极言人之长寿。
[出处] 清·顾贞观《金缕曲·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》词之二:“但愿得、河清人寿。归日急翻行戍稿,把空名、料理传身后。”
[拼音] hé qīng yún qìng
[释义] 黄河水清,云呈五彩。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。
[出处] 明·张居正《承天大志纪赞·龙飞纪》:“河清云庆,祥光烛天。”
[拼音] hé suǒ bù wéi
[释义]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。
[出处] 《南史·孔琇之传》:“有小儿,年十岁,偷刈邻家稻一束,琇之付狱案罪,或谏之,琇之曰:‘十岁便能为盗,长大何所不为?”
[拼音] hé suǒ bù yǒu
[释义]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。
[出处] 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黄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闻,是知穷荒绝檄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,未可以见闻所未及,遂以为诞也。”
[拼音] hé yǎn mō xiàng
[释义] 闭着眼睛摸象。比喻盲目行事。
[出处]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山谷上》:“山谷云:‘诗词高胜,要从学问中来。后来学诗者,虽时有妙句,譬如合眼摸象,随所触体得一处。’”
[拼音] hé yú tiān yàn
[释义]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,后即以“河鱼天雁”借指传送书信者。
[出处]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意马心猿萦梦寐,河鱼天雁托音书。”
[拼音] hēi fēng niè hǎi
[释义] 喻环境、遭遇的险恶。
[出处] 清·珠泉居士《雪鸿小记》:“噫,黑风孽海,飘泊多矣!珑(王珑)以稚齿韶颜,独能早登彼岸,度亦有善根哉!”
[拼音] héng dāo jiē fǔ
[释义] 持刀执斧。
[出处] 范文澜、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:“据说,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,两个人保卫,‘横刀揭斧,叫呼踊跃’。”
[拼音] héng zhēn shù xiàn
[释义] 指缝纫之事。
[出处]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,我活了十九岁,不知横针竖线,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,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。”
[拼音] héng zhēng kē yì
[释义] (横今读héng)谓滥收捐税,徭役严酷。
[出处] 清·陈天华《中国革命史论》第二章第四节:“夫以始皇、二世之横征苛役,淫刑以逞,以汉高较之,仁暴自相天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