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东鸣西应

    [拼音] dōng míng xī yīng
    [释义] 谓各方面互有联系,互相影响。
    [出处] 蔡元培《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》:“海通以来……自一缕一针之细故,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,无不东鸣西应,速于邮命。”
  • 东敲西逼

    [拼音] dōng qiāo xī bī
    [释义] 各处敲诈逼迫。
    [出处] 蔡东藩《后汉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百姓又最怕输粮,地方官刑驱势迫,东敲西逼。”
  • 东怨西怒

    [拼音] dōng yuàn xī nù
    [释义] 谓任意指责别人。
    [出处]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  • 东撙西节

    [拼音] dōng zǔn xī jié
    [释义] 谓从各方面节省。
    [出处] 郭沫若《塔·万引》:“他在这样踌蹰时,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,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,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。“
  • 斗唇合舌

    [拼音] dòu chún hé shé
    [释义]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
    [出处]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  • 斗牙拌齿

    [拼音] dòu yá bàn chǐ
    [释义] 犹言斗口齿。以戏言相挑逗。斗,通“逗”。
    [出处]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,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,说了几句正经话,吃了几杯壮行酒。”
  • 赌长较短

    [拼音] dǔ cháng jiào duǎn
    [释义] 谓比优劣。
    [出处]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若止与《南西厢》赌长较短,则犹恐屑而不屑。”
  • 断香零玉

    [拼音] duàn xiāng líng yù
    [释义]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
    [出处]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尸解》:“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,好结果一场厮耨,空落得薄命留。”
  • 断羽绝鳞

    [拼音] duàn yǔ jué lín
    [释义] 断绝书信。羽鳞,犹鱼雁。
    [出处] 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套书》:“因科举离乡半春,从别后断羽绝鳞。今日天教遇你们,趁良使附归音信。”
  • 断纸馀墨

    [拼音] duàn zhǐ yú mò
    [释义]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。
    [出处] 《宣和书·詹鸾》:“彩鸾以书《唐韵》名于时,至今断纸馀墨,人传宝之。”
  • 顿纲振纪

    [拼音] dùn gāng zhèn jì
    [释义] 整顿朝纲,重振法纪。
    [出处] 《资治通鉴·周显王四十八年》:“夫贤者,其德足以敦化正俗,其才足以顿纲振纪。”胡三省注:“顿,谓整顿。”
  • 遁天之刑

    [拼音] dùn tiān zhī xíng
    [释义] 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。
    [出处] 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是遁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谓之遁天之刑。”
  • 遁形远世

    [拼音] dùn xíng yuǎn shì
    [释义] 犹言避世隐居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法真》:“真曰:‘吾既不能遁形远世,岂饮洗耳之水哉?’遂深自隐绝,终不降屈。”
  • 顿足搥胸

    [拼音] dùn zú píng xiōng
    [释义]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。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。
    [出处] 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二回:“王砉顿足搥胸道:‘是我不该来看那逆种!’”
  • 多言或中

    [拼音] duō yán huò zhōng
    [释义] 或:有的。中:正好对上。指多方面讨论之,有的可能中的。
    [出处] 《云笈七签》卷七十:“凡我同志,庶几于此者,要在细求真诀,务以师授,不可以谀闻浅说、多言或中之义,所希企及矣。”
  • 荡魂摄魄

    [拼音] dàng hún shè pò
    [释义] 震撼心神。
    [出处] 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:“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烈,煊赫,每夜有新的名色,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。”
  • 盗食致饱

    [拼音] dào shí zhì bǎo
    [释义]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。
    [出处]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省事》:“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,以此得官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  • 盗玉窃钩

    [拼音] dào yù qiè gōu
    [释义] 玉:贵物。钩:贱物。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。
    [出处]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》:“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,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,则盗玉窃钩,何事尚不可为。”
  • 登锋履刃

    [拼音] dēng fēng lǚ rèn
    [释义] 踩踏刀剑的锋刃。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。
    [出处] 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又臣所上将校,率皆清英宿德,令名显达,登锋履刃,死者过半。”
  • 董狐之笔

    [拼音] dǒng hú zhī bǐ
    [释义]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
    [出处] 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