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chǔ yāo wèi bìn
[释义] 谓细腰秀发。借指美女。
[出处] 唐·李贺《洛姝真珠》诗:“市南曲陌无秋凉,楚腰卫鬓四时芳。”
[拼音] chū yí rù xiǎn
[释义] 出入于安危之中。
[出处] 宋·叶適《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》:“由此更践内外,出夷入险,择而守中,劳而有成,干方举德,而莫有助之者也。”
[拼音] chū yǒu rù wú
[释义] 出入于有无之中。
[出处] 《云笈七签》卷一○四:“或与众仙,策空驾虚,出有入无,分形散影,处处游集。”
[拼音] chū yún rù ní
[释义] 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,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。喻人情浇薄,世态炎凉。
[出处] 清·王韬《徐古春耆旧诗存序》:“及一旦势位崇,名誉盛,畴昔知交,贫贱潦倒,伏处田里,不足引援,往往尽削其酬酢诗文,不使一篇登之集中,出云入泥,良可浩叹。”
[拼音] chǔ zūn jū xiǎn
[释义] 显:显要,显赫。指有声望有地位。形容职位高,权势大。
[出处] 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处尊居显,未必贤,遇也。”
[拼音] chuí ěr hǔ kǒu
[释义] 往虎口送食。比喻置身险地。
[出处] 《文选·司马迁》:“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,深践戎马之地,足历王庭,垂饵虎口。”张铣注:“垂饵,犹送食也。”
[拼音] chuí máo shù jié
[释义] 比喻目光短浅,只注意微末细节。
[出处] 《明史·黄道周传》;“自古迄今,决无数米量薪,可成远大之猷;吹毛数睫,可奏三五之治者。”
[拼音] chūn fēng yě huǒ
[释义] 比喻迅猛之势。
[出处] 左齐《南泥湾屯垦》;“劳动竞赛的热潮,像春风野火一样,迅速遍及整个工地。”
[拼音] cí qiǎo lǐ zhuō
[释义] 文辞虽然浮华,但不能阐明道理。
[出处]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“公孙之白马孤犊,辞巧理拙,魏牟比之鸮鸟,非妄贬也。”
[拼音] cí wēi zhǐ yuǎn
[释义] 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[出处] 《梁书·刘之遴传》:“省所撰《春秋》义,比事论书,辞微旨远。”
[拼音] cǐ wèn bǐ nán
[释义] 这个诘问,那个责难。
[出处]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送灶日漫笔》:“讨论问题,研究章程,此问彼难,风起云涌。”
[拼音] cì xīn liè gān
[释义] 谓悲痛至极。
[出处] 明·张居正《答参军高梅庵》:“三十年生死之交,一旦遂成永隔,刺心裂肝,痛何可言。”
[拼音] cí yán yì mì
[释义] 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[出处] 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[拼音] cóng liú wàng fǎn
[释义] 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。
[出处]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九回:“一记得了,久而久之,不论尊卑长幼,远近亲疏,一股脑子,把称谓搁起来,都叫别号,尤其怪。照这样从流忘反,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,只怕就会有‘甲斋父亲’‘乙亭儿子’的通称了。”
[拼音] cōng míng zhì huì
[释义] 智力过人,心思敏锐。
[出处] 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》:“不觉魏鹏渐渐长大……聪明智能,熟于经史。
[拼音] cù jīn jié xiù
[释义] 形容文章精美,结构严密。
[出处]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:“赵牧不知何人。大中、咸通中,斅李长吉为短歌,可谓蹙金结绣,而无痕迹。”
[拼音] cùn bīng chǐ tiě
[释义] 喻微小的武力。
[出处] 宋·苏轼《策略五》:“不用寸兵尺铁,而天下屏息,莫敢或争。”
[拼音] cùn xiá zhì lún
[释义] 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。辖,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,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。
[出处]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事类》:“故事得其要,虽小成绩,譬寸辖制轮,尺枢运关也。”
[拼音] cún xīn jī lǜ
[释义] 谓长期、一贯的思想、想法。
[出处] 宋·苏辙《进策五道·臣事下》第三道:“社稷之臣可使死宗庙,郡县之臣可使死封疆,文吏可使死其职,武吏可使死其兵,天下之人,其存心积虑,皆以为当然,是以寇至而不惧,难生而无变。”
[拼音] cuò huǒ liáo yuán
[释义] “厝”念cuò。放火燎原,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。
[出处]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兵部·西南诸捷》:“惟近日东北用兵,聚三大帅娄十万众,尽没辽水,坐成厝火燎原之势,差为不竞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