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jiā pín qīn lǎo
[释义] 家里贫穷,父母年老。旧时指家境困难,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。
[出处] 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子路曰:负重道远者,不择地而休;家贫亲老者,不择禄而仕。”
[拼音] jī yīng è hǔ
[释义] 比喻凶残贪婪。
[出处] 《魏书·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
[拼音] jiàn qì yǔ rén
[释义] 见:被。弃:遗弃,抛弃。被别人抛弃。
[出处] 萧逸《龙吟曲》第九章:“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,见弃于人,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!”
[拼音] jiè miàn diào sāng
[释义] 意谓虚有其表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载:汉末弥衡恃才傲物,别人问他对荀彧(字文若)的看法,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,但实则徒有虚表,故答道:“文若,可借面吊丧。”
[拼音] jiǎo shí màn wù
[释义] 矫时,矫正时俗。慢,傲慢。指对现实不满,态度傲慢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:“少有才辩,而尚气刚傲,好矫时慢物。”
[拼音] jiān shǒu bù yú
[释义] 坚守约章或诺言,决不改变。
[拼音] juān āi zhī lì
[释义] 比喻微小的力量。
[出处] 宋·岳珂《金佗粹编》第九卷:“念臣寒陋无堪,上感圣恩,备员军事,未有涓埃之力,以报国家。”
[拼音] jǐn tiān xiù dì
[释义]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。
[出处] 宋·范成大《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》:“那得青烟穿御柳,且将银烛照京花……锦天绣地春不散,任教檐雨卷泥沙。”
[拼音] jìng chén guǎn jiàn
[释义] 敬陈:恭敬地陈述;管见:从管子里观看东西,所见极小,指浅陋的见解。毕恭毕敬地阐明自己浅陋的见解或建议。多用于自谦词。
[出处] 蔡东藩《清史演义》第71回:“因御史董元醇敬陈管见一折,内称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,俟数年后,朕能亲裁庶务,再行归政。”
[拼音] jī bù jí fèng
[释义] 鸡赶不上凤凰。比喻儿子不如父亲。
[出处] 《南齐书·王慈传》:“谢超宗尝谓慈曰:‘卿书何当及虔公?’慈曰:‘我之不得仰及,犹鸡之不及凤也。’”
[拼音] jí chù cóng kuān
[释义]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。
[出处]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五回:“沙僧听说,厉声道:‘好!好!好!正是粗中有细,果然急处从宽。’”
[拼音] jí nì hū chuán
[释义] 喻祸到临头,求救无及。
[出处] 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,溃痈虽痛,胜于养肉,及溺呼船,悔之无及。”
[拼音] jí qíng zòng yù
[释义] 竭力满足自己的情感和贪欲而不加节制。
[出处] 《资治通鉴·唐太宗贞观十五年》:“又曰:‘我为天子,极情纵欲,有谏者辄杀之,不过杀数百人,众自定矣。’”
[拼音] jì rén lì wù
[释义] 谓救助别人,对世事有益。
[出处] 宋·朱熹《记外大父祝公遗事》:“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,遍饮食之而后返,日以为常,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,虽倾资竭力无吝色。”
[拼音] jī tān lì sú
[释义] 谓抑制贪婪之风,劝勉良好的世俗。
[出处] 《梁书·萧颖达传》:“在于布衣,穷居介然之行,尚可以激贪厉俗,惇此薄夫。”
[拼音] jī tún zhī xī
[释义] 比喻微小的收益。
[出处] 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,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。”
[拼音] jiā wú cháng lǐ
[释义]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。
[出处]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行者道:‘孩儿,家无常礼,不须拜;但有甚话,只管说来。’”
[拼音] jiāng xiā diào biē
[释义] 喻占人便宜。
[出处] 宋·王君玉《杂纂续》:“寄槽养马,将虾钓鳖。”
[拼音] jiāo gé zhī kùn
[释义] 胶鬲,商周时人,纣时因遭世乱,曾隐遁为商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后因以“胶鬲之困”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。
[出处]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。”
[拼音] jiāo luán chú fèng
[释义] 幼小的鸾凤。比喻青春年少的情侣。
[出处]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五折:“他那里思不穷,我这里意已通,娇鸾雏凤失雌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