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duàn mù jué dì
[释义] 上古时代,断木为杵,掘地为臼。虽粗拙,亦适用。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。
[出处] 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。宋·黄庭坚《题王黄州墨迹后》诗:“掘地与断木,智不如机春。”
[拼音] duàn yǔ cán yún
[释义]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,欢情未能持续。
[出处]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献发》:“想春游春,从晓和昏,岂知有断雨残云。”
[拼音] duì kè huī háo
[释义] 喻文思敏捷。毫,毛笔。
[出处] 宋·黄庭坚《病起荆江即事》诗之八:“闭门觅句陈无己,对客挥毫秦少游。”
[拼音] dùn shì lí qún
[释义] 犹言避世独处。
[出处] 《元史·隐逸传序》:“后世之士,其所蕴蓄或未至,而好以迹为高,当邦有道之时,且遁世离群,谓之隐士。”
[拼音] dé shī róng kū
[释义]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、兴盛与衰败。
[出处] 元 沈和《赏花时 潇湘八景》套曲:“休说功名,皆是浪语,得失荣枯总是虚。”
[拼音] dēng gāo qù tī
[释义]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无退路。
[出处] 《孙子 九地》:“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
[拼音] diān diān dǎo dǎo
[释义]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。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,不可置信。
[出处] 《朱子全书》卷六:“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,要读《周礼》、诸史、本朝典故,一向尽要理会,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,少刻,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,没顿放处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彼此夙缘,颠颠倒倒,皆非偶然也。”
[拼音] duàn xián zài xù
[释义] 断弦:指丧妻;续:连接。比喻男子妻死后再娶
[出处] 明·熊龙峰《四种小说·张生彩鸾灯传》:“二人缺月重圆,断弦再续,大喜不胜。”
[拼音] dīng níng zhōu zhì
[释义] 丁宁:再三嘱咐;周至:周到,细致。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。形容办事周到
[出处]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
[拼音] dà yǐn cháo shì
[释义] 朝市:朝廷和集市。指真正的隐士不必隐居山林,可以隐居在闹市
[出处] 晋·王康琚《反招隐诗》:“小隐隐陵薮,大隐隐朝市。”
[拼音] dà jiā xiǎo hù
[释义] 大家:大户人家;小户: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
[出处]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,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。”
[拼音] dù fù kuì pín
[释义] 忌妒别人富裕,羞愧自己贫穷
[出处]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3回:“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,有家内没有人,又有疾病淹留,要来竟不能来,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。”
[拼音] dì zǐ hái ér
[释义]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
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二折:“我走到半路,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,道我是犯夜的。”
[拼音] dú xián āi gē
[释义] 弦:琴弦。指独自弹奏弦乐器,哀声歌唱
[出处]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子非夫博学以拟圣,於于以盖众,独弦哀歌,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?”
[拼音] dòng jiàn fèi fǔ
[释义] 洞见:透彻地看见;肺腑:内心。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。形容诚恳坦白
[出处] 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愬复能待以厚礼,示以赤诚,言笑无间,洞见肺腑。”
[拼音] è hǔ jī yīng
[释义] 比喻凶残贪婪。
[出处] 《魏书·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
[拼音] èr fēn míng yuè
[释义]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,扬州独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。
[出处] 唐 徐凝《忆扬州》诗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
[拼音] é wáng zé rǔ
[释义] 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比喻择其上乘精华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
[出处] 水乳同置一器,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。事见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清·钱谦益《与素华禅师书》:“《宗镜》删订,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。”
[拼音] è yún rào liáng
[释义] 遏:停止。歌声优美,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,似余音绕着屋梁,不愿散去。
[出处]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事》:“惊神泣鬼,皆言词赋之雄豪;遏云绕梁,原是歌耷之嘹亮。”
[拼音] ē yú chǎn nìng
[释义] 阿谀: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;谄佞:花言巧语谄媚。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
[出处]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这人虽读经书,却是阿谀谄佞之徒,心地匾窄,只要嫉贤妒能,胜如己者害之,不如己者弄之,专在乡里害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