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安车蒲轮

    [拼音] ān chē pú lún
    [释义]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,并用蒲叶包着车轮,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。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。
    [出处]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》:“遣使者安车蒲轮,束帛加壁,征鲁申公。”
  • 安眉带眼

    [拼音] ān méi dài yǎn
    [释义] 长了眉毛,有了眼睛。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。
    [出处]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
  • 安身为乐

    [拼音] ān shēn wéi lè
    [释义] 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
    [出处] 《三国志·蜀书·秦宓传》:“安身为乐,无忧为福。”
  • 安室利处

    [拼音] ān shì lì chù
    [释义]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。
    [出处]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乳间股脚,自以为安室利处,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,操烟火。”
  • 哀矜惩创

    [拼音] āi jīn chéng chuàng
    [释义] 哀矜:怜悯。怜悯又惩罚
    [出处] 宋 苏轼《刑赏忠孝之至论》:“有一不善,从而罚之,又从而哀矜惩创之。”
  • 爱非其道

    [拼音] ài fēi qí dào
    [释义] 道:方法。对某人很亲爱,方法不对头。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
    [出处] 清 郑燮《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》:“余五十二岁,始得一子,岂有不爱之理?然爱之必以其道。”
  • 僾见忾闻

    [拼音] ài jiàn xì wén
    [释义] 僾:仿佛,隐约;忾:叹息。仿佛看到身影,听到叹息。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
    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僾然必有见乎其位,出户而听,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。”
  • 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

    [拼音] ān wēi xiāng yì,huò fú xiāng shēng
    [释义] 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
    [出处]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  • 不忘母训

    [拼音] bù wàng mǔ xùn
    [释义] 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
  • 步步深入

    [拼音] bù bù shēn rù
    [释义]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
  • 白眼相看

    [拼音] bái yǎn xiāng kàn
    [释义]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,现出白眼珠,表示轻蔑,不屑一顾,对人不礼貌。
    [出处] 宋·杨万里《诚斋集·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》第四卷:“尽今俗客不妨来,白眼相看勿分剖。”
  • 笔诛墨伐

    [拼音] bǐ zhū mò fá
    [释义] 笔、墨:指文字。诛:谴责。伐:声讨。通过文字加以谴责,进行声讨。
  • 兵不由将

    [拼音] bīng bù yóu jiàng
    [释义]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。
    [出处] 明·徐渭《续英烈传》第22回:“燕兵知是天助,乘风大呼纵击。南兵乱慌慌,只觉风声皆兵,哪里还敢恋战。遂兵不由将,将不顾兵,各各奔溃。”
  • 薄寒中人

    [拼音] bó hán zhòng rén
    [释义] 薄寒:轻微的寒气。中人:伤人。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。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。
    [出处] 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憯凄增欷兮,薄寒之中人。”
  • 不当人子

    [拼音] bù dāng rén zǐ
    [释义]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,意思是罪过,不敢当。
    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多谢厚情,只是无功受禄,不当人子,老汉转来,定当奉酬。”
  • 不改其乐

    [拼音] bù gǎi qí lè
    [释义]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。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。
    [出处]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飘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扰,回出不改其乐。”
  • 不羁之才

    [拼音] bù jī zhī cái
    [释义] 非凡的、不可拘束的才能。
    [出处] 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才,长无乡曲之誉。”
  • 八方支持

    [拼音] bā fāng zhī yuán
    [释义]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、援助。
  • 白发丹心

    [拼音] bái fà dān xīn
    [释义] 丹心:赤诚之心。形容年迈苍老,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。
    [出处] 《汉书 苏武传》记载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十九年,丹心一片,及还,须发皆白的故事。
  • 百足之虫

    [拼音] bǎi zú zhī chóng
    [释义] 百足: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,即马陆。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,虽一时败
    [出处] 明 徐学谟《归有园尘谈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;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