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wú yōu bù zhú
[释义] 黝暗处无不被照亮。比喻明察隐微。
[出处] 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陛下明并日月,无幽不烛,深谋远猷,出自胸怀。”
[拼音] wú zhī wàng zuò
[释义] 缺乏知识、不明事理而胡为。
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》:“奚取于三家之堂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讥其无知妄作,以取谮窃之罪。”
[拼音] wú shuí yǔ guī
[释义] 我同谁一起相处。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。
[出处] 《国语 晋语八》:“死者若可作也,吾谁与归。”
[拼音] wǔ dòu lián zhū
[释义] 五窦:唐代窦氏五兄弟。指人兄弟都善作文
[出处] 《新唐书·窦群传》:“兄常、牟、弟痒、巩皆为郎,工词章,为《联珠集》行于时,义取昆弟若五星然。”
[拼音] xiōng cán chéng xìng
[释义] 凶恶残暴成了本性。形容极其凶狠残暴
[拼音] xù miǎn yǒu jiā
[释义] 勖勉:勉励。指一再加以勉励
[拼音] xiǔ suǒ yù mǎ
[释义]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。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。多含戒惧之意。亦作“腐索御马。”
[出处] 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“予临兆民,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。”
[拼音] xū méi nán zǐ
[释义] 指男子汉大丈夫。
[出处]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侠女散财殉节》:“丫环之中,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,何况须眉男子。”
[拼音] xǐ jiǎo shàng chuán
[释义] 谓居于水滨,舟行极便。语出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又劝权夹水口立坞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扞孙权呴欲作坞,诸将皆曰:‘上岸击贼,洗足入船,何用坞为?’”
[出处] 语出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又劝权夹水口立坞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扞孙权呴欲作坞,诸将皆曰:‘上岸击贼,洗足入船,何用坞为?’”
[拼音] xī xíng zhǒu bù
[释义]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;匍匐而行。形容地位卑下,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。
[出处] 唐·王勃《山亭思友人序》:“陆平原、曹子建,足可以车载斗量;谢灵运、潘安仁,足可以膝行肘步。”
[拼音] xià chóng zhāo jūn
[释义]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,菌类朝生暮死。比喻极短的生命。
[出处] 语出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。”又《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。”
[拼音] xiá ěr yī tǐ
[释义] 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。形容协调统一。
[出处] 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遐迩一体,中外褆福,不亦康乎?”
[拼音] xià xué shàng dá
[释义] 指学习人情事理,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。
[出处] 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
[拼音] xiān hé hòu hǎi
[释义] 谓分清源流。
[出处]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。”
[拼音] xián ōu yě lù
[释义] ①比喻退隐闲散之人。②比喻非正当男女关系中的女方。
[出处] 清·龚自珍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贱子平生出处,虽则闲鸥野鹭,十五度黄河。”
[拼音] xiáng fēng shí yǔ
[释义] 形容风调雨顺。多比喻恩德。
[出处] 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章帝纪》:“夫人道得于下,则阴阳和于上,然后祥风时雨,覆被远方,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。”
[拼音] xiàng shēng bèi shí
[释义] 向往虚名而不求实际;注重传闻而背离事实。
[出处] 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常人贵远贱亲,向声背实;又患暗于自见,谓己为贤。”
[拼音] xiǎo gū dú chǔ
[释义] 指少女还没有出嫁。
[出处] 南朝乐府《青溪小姑曲》:“开门白水,侧近桥梁;小姑所居,独处无郎。”
[拼音] xiè hòu bù ǒu
[释义] 碰巧不遇合;意外不成功。
[出处] 汉·王充《论衡·定贤》:“荆柯入秦之计,本欲劫秦王生致于燕,邂逅不偶,为秦所擒。”
[拼音] xīn cún mù xiǎng
[释义] 谓凝目注视,用心思索。
[出处] 唐·白居易《白蘋洲五亭记》:“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。予按图握笔,心存目想,覼缕梗概,十不得其二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