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稔恶不悛

    [拼音] rěn è bù quān
    [释义]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。
    [出处] 明 宋濂《胡公神道碑铭》:“苟能去逆效顺,悉从厚宥;或稔恶不悛,城一破,悔无及矣。”
  • 日乾夕惕

    [拼音] rì qián xī tì
    [释义]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,不敢懈怠。乾乾,自强不息貌;惕,小心谨慎。
    [出处] 语出《易 乾》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  • 蕤宾铁响

    [拼音] ruí bīn tiě xiǎng
    [释义] 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。
    [出处] 唐 段安节《乐府杂录 琵琶》:“武宗初,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……郊尝宿平泉别墅,值风清月朗,携琵琶于池上,弹《蕤宾调》……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,视之,乃一片方响,盖蕤宾铁也。以指拨精妙,律吕相应也。”
  • 若崩厥角

    [拼音] ruò bēng jué jiǎo
    [释义] ①像野兽折了头角一样。比喻危惧不安的样子。②叩头的声响像山崩一样。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。
    [出处] 《书 泰誓中》:“百姓懔懔,若崩厥角。”孔传:“言民畏纣之虐,危惧不安,若崩摧其角,无所容头。”
  • 日近长安远

    [拼音]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
    [释义] 长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后为国都的统称。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。
    [出处]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
  • 人不人,鬼不鬼

    [拼音] rén bù rén,guǐ bù guǐ
    [释义] 不像人样,也不像鬼样。指人的面目怪异难看
    [出处]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28回:“你还有脸进雷家的门,跟上你,害得我人不人鬼不鬼,我好苦命呀!”
  • 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
    [拼音] rì jì bù zú,suì jì yǒu yú
    [释义]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,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。比喻积少成多。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,就能有很大收获。
    [出处] 《淮南子·真训》:“其道可以大美兴,而难以算计举也。是故日计之不足,而岁计之有余。”
  • 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

    [拼音] ràng lǐ yī cùn,dé lǐ yī chǐ
    [释义] 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
    [出处] 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《礼让令》:“里谚曰:‘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’斯合经之要矣。”
  • 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

    [拼音]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,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
    [释义] 指世风日下,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
    [出处]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40回:“常言道:‘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。’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,见老爷死了,你又在难中,谁肯唾手交还?”
  • 石尤风

    [拼音] shi you feng
    [释义] 打头逆风
    [出处] 唐·司空曙《留卢秦卿》诗:“知有前期在,难分此夜中。无将故人酒,不及石尤风。”
  • 山中宰相

    [拼音]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
    [释义] 南朝梁时陶弘景,隐居茅山,屡聘不出,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,人们称他为“山中宰相”。比喻隐居的高贤。
    [出处] 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:“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,无不前以咨询。月中常有数信,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”
  • 善颂善祷

    [拼音] shàn sòng shàn dǎo
    [释义] 关于颂扬,关于祝祷。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。
    [出处]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北面再拜稽首。君子谓之善颂善祷。”
  • 蛇欲吞象

    [拼音] shé yù tūn xiàng
    [释义] 蛇想吞下大象。比喻贪欲极大。
    [出处] 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  • 三马同槽

    [拼音] sān mǎ tóng cáo
    [释义]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    [出处]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
  • 声动梁尘

    [拼音]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
    [释义]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。
    [出处] 汉·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,鲁人虞公善雅乐,发声尽动梁上尘。”
  • 丧身失节

    [拼音] sàng shēn shī jié
    [释义] 身受污辱,失去节操。
    [出处] 鲁迅《小说旧闻钞·红楼梦》:“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,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,……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,作者盖深痛之也。”
  • 舌挢不下

    [拼音] shé jiǎo bù xià
    [释义] 挢:翘起。翘起舌头,久久不能放下。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。
    [出处] 《史记·扁鹊苍公列传》:“中庶子闻扁鹊言,目眩然而不瞚,舌挢然而不下。”
  • 撒豆成兵

    [拼音] sā dòu chéng bīng
    [释义] 撒放豆子,变成军队。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。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。
    [出处] 元 无名氏 《十样锦》第二折:“变昼为夜,撒豆成兵,挥剑成河,呼风唤雨。”
  • 三百瓮齑

    [拼音] sān bǎi wèng jī
    [释义]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齑,咸菜。三百瓮,极言其多,一时吃不完。
    [出处] 宋·赵与颜《娱书堂诗话》上卷:“旧传一贫士死,见阴更,为言‘当年生,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。’”
  • 三谏之义

    [拼音] sān jiàn zhī yì
    [释义] 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    [出处] 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