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入室弟子

    [拼音] rù shì dì zǐ
    [释义] 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
    [出处]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  • 茹泣吞悲

    [拼音] rú qì tūn bēi
    [释义] 茹:吃;茹泣:饮泣。形容十分悲痛
    [出处] 南朝·齐·王融《画汉武北伐图上疏》:“北地残氓,东部遗老,莫不茹泣吞悲,倾耳戴目,翘心仁政,延首王风。”
  • 弱冠之年

    [拼音] ruò guàn zhī nián
    [释义] 弱:年少;弱冠: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。指男子二十岁左右
    [出处] 清·吴骞《拜经楼诗话》第四卷:“所谓才子者,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,学问文章,如江如海,乃可称之。”
  • 仁心仁闻

    [拼音] rén xīn rén wén
    [释义] 闻:出名,有声望。有仁慈的心肠,有仁爱的声誉。
    [出处]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有仁心仁闻,而民不被其泽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行先王之道也。”
  • 肉袒牵羊

    [拼音] ròu tǎn qiān yáng
    [释义] 牵羊:牵着羊,表示犒劳军队。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
    [出处]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郑伯肉袒牵羊以逆,曰:‘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’”
  • 肉薄骨并

    [拼音] ròu bó gǔ bìng
    [释义] 肉和肉相迫,骨和骨相并。形容战斗的激烈。
    [出处] 《元史 郝经传》:“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,中挟巨浸,号为活城,肉薄骨并而拔之,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。”
  • 日长一线

    [拼音] rì cháng yī xiàn
    [释义] 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。
    [出处] 唐·杜甫《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》诗:“何人却忆穷愁日,日日愁随一线长。”
  • 若敖鬼馁

    [拼音] ruò áo guǐ něi
    [释义] 若敖: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;馁:饿。若敖氏的鬼受饿了。比喻没有后代,无人祭祀。
    [出处]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若敖氏之鬼,不其馁尔?”
  • 如狼牧羊

    [拼音] rú láng mù yáng
    [释义]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。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。
    [出处]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宁成为济南都尉,其治如狼牧羊。”
  • 如是我闻

    [拼音] rú shì wǒ wén
    [释义] 如是: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;我闻: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。佛教传说,后为佛经开卷语。
    [出处] 《佛地经论》一:“如是我闻者,谓总显己闻,传佛教者言如是事,我昔曾闻如是。”
  • 日月入怀

    [拼音] rì yuè rù huái
    [释义]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。形容心胸开阔。也比喻光彩夺目。
    [出处]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。”
  • 染指于鼎

    [拼音] rǎn zhǐ yú dǐng
    [释义] 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    [出处] 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
  • 人稠物穰

    [拼音] rén chóu wù ráng
    [释义] 稠:稠密,多。穰:丰盛。人口众多,物产丰盛。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    [出处] 元·胡用和《粉蝶儿·题金陵景》套曲:“人稠物穰景非常,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。”
  • 认奴作郎

    [拼音] rèn nú zuò láng
    [释义] 谓颠三倒四,糊里糊涂。
    [出处] 《景德传灯录·良价禅师》:“师曰:‘城中不颠倒,因什么认奴作郎?’”
  • 人涉卬否

    [拼音] rén shè shān fǒu
    [释义] 别人涉水过河,而我独不渡。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人涉卬否,卬须我友。”毛传:“卬,我也。”郑玄笺:“人皆涉,我友未至。我独待之而不涉。以言室家之道,非得所适贞女不行,非得礼义昏姻不成。”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,不随便附和。
    [出处] 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人涉卬否,卬须我友。”毛传:“卬,我也。”郑玄笺:“人皆涉,我友未至。我独待之而不涉。以言室家之道,非得所適贞女不行,非得礼义昏姻不成。”
  • 人亡邦瘁

    [拼音] rén wáng bāng cuì
    [释义] 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毛传:“殄,尽;瘁,病也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下邦国,将尽困穷。”后因以“人亡邦瘁”谓贤者不在位,国家因而衰败。
    [出处] 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毛传:“殄,尽;瘁,病也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下邦国,将尽困穷。”
  • 人我是非

    [拼音] rén wǒ shì fēi
    [释义] 是非:争执,纠纷。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。
    [出处] 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四折:“一梦中十八年,见了酒色财气,人我是非,贪嗔痴爱,风霜雨雪。”
  • 日销月铄

    [拼音] rì xiāo yuè shuò
    [释义]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、减损。
    [出处]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日销月铄就埋没,六年西顾空吟哦。”
  • 日引月长

    [拼音] rì yǐn yuè cháng
    [释义]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。语本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
    [出处] 语出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
  • 如履如临

    [拼音] rú lǚ rú lín
    [释义] 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后以“如履如临”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。
    [出处] 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