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成语大全》

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:
  • 群起效尤

    [拼音] qún qǐ xiào yóu
    [释义] 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。
    [出处] 《二度梅全传》:“恐此子效尤,干那结交权党,势压班僚,丧失名节的事,岂不辱我一门清白?”
  • 清宫除道

    [拼音] qīng gōng chú dào
    [释义] 清、除:洒水扫除;宫:古代房屋的通称。打扫房屋和道路。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。
    [出处]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将说楚王,路过洛阳,父母闻之,清宫除道,张乐设饮,郊迎三十里。”
  • 趋之若骛

    [拼音] qū zhī ruò wù
    [释义] 鹜:鸭。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    [出处]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  • 泣不可仰

    [拼音] qì bù kě yǎng
    [释义] 哭泣得抬不起头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    [出处] 洪深《编剧二十八问》:“他把书记大骂一顿,责她多管闲事;她正在泣不可仰。”
  • 七断八续

    [拼音] qī duàn bā xù
    [释义] ①形容散乱,不相照应。②断接之处甚多。形容十分破烂。
    [出处]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中:“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,秦兵败走,东砍西伐,七断八续。”
  • 琪花玉树

    [拼音] qí huā yù shù
    [释义] 古人谓仙景中的花木,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。
    [出处] 元·杨维桢《梦游沧海歌》:“风光长如二三月,琪花玉树不识人间秋。”
  • 骑驴索句

    [拼音] qí lǘ suǒ jù
    [释义] 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载:“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,本无廊庙之望……或曰:‘相国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”后用为苦吟的典故。
    [出处] 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载:“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,本无廊庙之望……或曰:‘相国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”
  • 弃逆归顺

    [拼音] qì nì guī shùn
    [释义] 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。
    [出处] 唐·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自然相率弃逆归顺。”
  • 弃同即异

    [拼音] qì tóng jí yì
    [释义]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。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。
    [出处]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吉也闻之,弃同即异,是谓离德。”
  • 齐纨鲁缟

    [拼音] qí wán lǔ gǎo
    [释义]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。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。
    [出处] 唐·杜甫《忆昔》:“齐纨鲁缟车班班,男耕女桑不相失。”
  • 齐王舍牛

    [拼音] qí wáng shě niú
    [释义]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后以“齐王舍牛”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。
    [出处]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不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
  • 祁奚举午

    [拼音] qí xī jǔ wǔ
    [释义] 午:祁奚之子。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。指举贤不避亲,客观公正。亦作“祁奚举子”。
    [出处]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,称解狐,其仇也。将立而卒。又问焉,对曰:‘午可也。’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。”
  • 七相五公

    [拼音] qī xiāng wǔ gōng
    [释义] 语出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吕向注:“七相:谓车千秋、黄霸、王商、王嘉、韦贤、平当、魏相。五公:张汤、萧望之、冯奉世、史丹、张安世。公侯、御史大夫、将军,通称为公。”所举皆汉代公卿,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。
    [出处] 语出《文选·班固〈西都赋〉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吕向注:“七相:谓车千秋、黄霸、王商、王嘉、韦贤、平当、魏相。五公:张汤、萧望之、冯奉世、史丹、张安世。公侯、御史大夫、将军,通称为公。”
  • 七贞九烈

    [拼音] qī zhēn jiǔ liè
    [释义]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,宁死不失身。
    [出处] 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:“拼守着七贞九烈,怕甚么六问三推,一任他万打千敲。”
  • 七纵八横

    [拼音] qī zòng bā héng
    [释义] 形容奔放自如。
    [出处] 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法》:“及其透彻,则七纵八横,信手拈来,头头是道矣。”
  • 千补百衲

    [拼音] qiān bǔ bǎi nà
    [释义] 形容衣服很破,补了又补。
    [出处] 元·无名氏《醉太平·叹子弟》:“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,穿一件千补百衲藏形袄。”
  • 千愁万恨

    [拼音] qiān chóu wàn hèn
    [释义] 千、万:形容多。极言愁苦怨恨之多。
    [出处] 宋 杨万里《行路难》:“依欲与君子归去来,千愁万恨付一杯。”
  • 千沟万壑

    [拼音] qiān gōu wàn hè
    [释义] ①形容沟壑极多。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。
    [出处] 贺敬之《放声歌唱》:“面前,还有望不断的千沟万壑。”
  • 千汇万状

    [拼音] qiān huì wàn zhuàng
    [释义] 种类纷繁,形态多样。
    [出处] 宋·蔡梦弼《草堂诗话》第一卷:“逮至子美之诗,周情孔思,千汇万状,茹古涵今,无有涯也。”
  • 千秋人物

    [拼音] qiān qiū rén wù
    [释义] 名垂后世的人物。
    [出处] 清·赵翼《赤壁》诗:“千秋人物三分国,一片山河百战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