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 pò fǔ quē zhōu
[释义] 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”斧、斨,泛指兵器。后以“破斧缺斨”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[出处] 《诗·豳风·破斧》:“既破我斧,又缺我斨。”
[拼音] pò zhù qiú jiān
[释义] 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后以“破柱求奸”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
[出处] 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
[拼音] pù cǎi xū wén
[释义] “摛”念chī。铺陈文采。
[出处]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《诗》有六义,其二曰赋。赋者,铺也。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也。”
[拼音] pú fú zhī jiù
[释义] 谓竭尽全力的救助。
[出处] 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凡民有丧,匍匐救之。”
[拼音] pú pú dào tú
[释义] 奔走于道路。形容途中劳顿。
[出处] 清·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·策略》:“如客店必照例造报月一陈核,则仆仆道途,不胜其苦矣。”
[拼音] pú pú jí bài
[释义] 一再作揖行礼。语出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,非养君子之道也。”
[出处] 语出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,非养君子之道也。”
[拼音] pǔ tiān zā dì
[释义] 满天遍地,普天下。
[出处] 元·耶律楚材《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》诗:“百尺竿头更移步,普天匝地生清风。”
[拼音] pī jiǎ jù ān
[释义] 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。
[出处] 《後汉书 马援传》载:汉 马援年六十二,请出征,光武帝以其老,未许。“援自请曰: ‘臣尚能被甲上马。’帝令试之。援据鞍顾眄,以示可用。帝笑曰:‘矍铄哉是翁也!’”。
[拼音] pán shí sāng bāo
[释义] 盘石:大石;桑苞:即苞桑,根深柢固的桑树。比喻安稳牢固。
[出处] 《易 否》:“系于苞桑。”孔颖达疏:“苞,本也。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……桑之为物,其根众也,众则牢固之义。”
[拼音] pú biān shì rǔ
[释义]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,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,并不使他皮肉受苦。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。
[出处] 《快心编》第十回:“我若将此重棒责之,岂不是伤其肌肤,而使彼贻忧日后耶!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。”
[拼音] pī xiù zhī xī
[释义] 被:通“披”;牺:祭祀用的牲畜。披着锦绣的牲牛。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余生的人
[出处]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或聘于庄子。庄子应其使曰:‘子见夫牺牛乎?衣以文绣,食以刍叔,及其牵而入于大庙,虽欲为孤犊,其可得乎!’”
[拼音] pī fà tú xiǎn
[释义] 徒跣:赤脚步行。披散头发,赤脚走路。形容悲痛到极点
[出处] 《魏书·徒何慕容廆传》:“及葬,熙被发徒跣步从。”
[拼音] pái yōu xù zhī
[释义] 俳优:旧指演戏的人;畜:畜养。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。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
[出处]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近乎卜祝之间,固主上所戏弄,俳优畜之,流俗之所轻也。”
[拼音] pán kōng yìng yǔ
[释义] 硬语:指行文遒劲有力。形容文章气势磅礴,雄健有力
[出处] 唐·韩愈《荐士》:“横空盘硬语,妥贴力排奡。”
[拼音] pēn zhū tǔ yù
[释义]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。形容博学多才,出口成章
[拼音] píng yuán shí rì yǐn
[释义] 平原: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;十日饮:连日的设宴招待。平原君为待客而举办的大规模酒宴。指朋友之间的欢宴
[出处]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传》:“寡人闻君之高义,愿与君为布衣之友,君幸过寡人,寡人愿与为十日饮。”
[拼音] qiān rì zuì jiǔ
[释义] 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。比喻好酒
[拼音] qín yǐ lì shēn
[释义] 勤俭才能生存下去
[拼音] qīng yīn yōu yùn
[释义]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。
[出处] 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
[拼音] quǎn mǎ zhī yǎng
[释义] 供养父母的谦辞。
[出处]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